江苏南通人大:用好“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聚焦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

时间:2022-11-04  来源:中国人大网

  “保障法的颁布,让我们知道,国家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党和人民浴血奋战过的革命军人。”透过电脑屏幕都能感到网民“老兵”的激动。

  “保障法真是暖心,说明国家对军人更加重视了,不仅去时敲锣打鼓送,回来也有保障了!”网民“一叶知秋”表示,“我要对在连队的儿子说,好好训练,退伍不用愁了,国家都给咱保障好了。”

  网民“橄榄绿”认为,保障法提出国家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出为退役军人提供经营场地、投资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服务,这一系列举措让我对以后创业更有信心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以下简称“《退役军人保障法》”)于2020年11月11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退役军人保障法》一经颁布,就引来网上热议。

  《退役军人保障法》是我国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南通的退役军人达到28.6万人,在全省居第一位。如今,保障法颁布实施一年多了,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南通落实情况如何?还有什么困难?2022年8月至10月,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就《退役军人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摸实情、查问题、提对策,着力推动法律落地落实落细。

  用“放大镜”对照法律条文与实施情况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退役军人保障法》每一条规定是否得到落实,直接关系退役军人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南通市人大调研组在精心制定调研方案时,紧紧扣住法律规定,用“放大镜”逐条对照法律条文,不放过一个细微条款,梳理列出详细的调研内容清单30条,全面了解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律责任是否落实、法律执行效果是否明显。

  为把调研座谈会开得有深度、有效果,在与会人员“推磨式”发言的同时,调研组也欢迎其他同志随时补充发言。南通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照调研内容清单,如实反映情况,讲成绩有一说一,谈问题毫不避讳。特别是部分政府部门负责人,自身也是转业干部,感触更深,争相发言,反映真情,吐露心声。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发言走心,讨论气氛热烈。

  0.48的增长,浓缩了成色更足的安置就业!转业军官安置数与岗位供给数的比例从去年的1:1.4提高到今年的1:1.88,移交安置质效不断提升。

  2亿元,1.82万人!各级财政累计投入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专项资金近2亿元,累计培训1.82万人,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充电赋能。

  50亿元!成立全省首家退役军人企业家联盟,获批银行授信50亿元。

  23万张!在全省首家制发“通通优”拥军卡23万余张,提供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免费游览国有景区等优待服务。

  ……

  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折射出政府为了《退役军人保障法》得到有效实施,主动担当作为,着力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一个个法律条文落地成生动可感、温暖人心的退役军人领域民生实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退役军人保障法》有哪些红利落地见效?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百姓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调研组坚持走出去、沉下去、看实情、听民声,实地察看了部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烈士陵园、教育培训基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深入了解法律实施的效果。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沈红星强调,每深入一个调研点,不仅要“看”,更要“听”,听群众的真心话、老实话,甚至牢骚话,认认真真地做“解剖麻雀”的工作。

  在如皋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有两名退役士兵正好前来报到。他们在自助受理机前体验到了退役军人智能自助服务终端的便利,上传行政和组织关系介绍信、相关证件、信息表等报到材料,即时即办,全程只需一个环节,迅速完成退役军人报到系列手续。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斌关切地问起他们对返乡报到“一件事”改革的感受。两名退役士兵脸上洋溢着笑容,“这里贴心高效的服务,让前来报到的我们感到既方便又暖心。”

  走进通州金沙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老兵之家、老兵会客室、就业创业孵化站、老兵调解室等板块一应俱全,处处彰显着服务站就是退役军人“温暖的家”。服务大厅海报,展示着就业创业先进典型:致力于红色先锋志愿服务的“老兵车队”队长何斌;致力于乡村振兴,助农爱农的南通市劳模、金北村党总支副书记瞿国华;致力于龙虾养殖,帮助村民致富的退役军人卫泽西。调研组一行驻足海报前,饶有兴趣地聆听三位先进典型现场讲解就业创业经历。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赵京平向服务站站长仔细询问就业创业孵化站依托载体和运转情况,并嘱咐:要精准对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需求,注重授之以渔,帮助支持他们在“新战场”上再立新功。

  用“显微镜”看清问题和困难

  南通市人大的调研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看到法律实施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注重用“显微镜”从细微处精准发现问题和困难:法律配套法规政策有待完善,基层服务保障机构建设有待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压力仍然较大。

  《退役军人保障法》在宏观层面上解决了立法保障退役军人权益的问题,但是目前程序性法规缺失,配套实施细则不完善,在实际执行中面临弹性很大,刚性约束不足的问题,影响该法相关条款落地见效。调研中发现,《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关于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招聘退役军人的条款,在基层落实时因客观原因,一些单位把定向考录退役士兵的岗位和大学生村官等招考岗位共用;《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关于退役军人创办小微企业、从事个体经营可以依法享受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条款,因优惠力度、申报程序不明确,对退役军人创业缺乏吸引力。

  《退役军人保障法》规定,要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调研中了解到基层服务保障任务重、人员少,远远不能满足服务需要。部分镇(街道)服务站机构人员不稳定,工作人员更换频繁,站长存在兼职现象。少数镇(街道)服务站建设标准不高,推进不快,目前全市仍有一些镇级服务站未达标市“五星”级服务站。

  国无防不宁,民无兵不安。退役军人安置是关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到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南通市是兵源大市、也是退役军人安置大市,安置数量多,安置压力大。基层反映,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对安置事业单位岗位需求逐年增多,事业单位岗位编制紧缺;一些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时,高不成低不就,离自己的期望有差距。

  发现困难、指出问题是化解法律落实中堵点的前提和基础。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及时对有关情况梳理分析,与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反馈,把“问题导向”的监督压力,传导给政府,转化为抓落实的动力。

  用“望远镜”寻找解决路径和方法

  人大监督不是故意找“茬”,而是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对策建议中体现同向发力。用“望远镜”寻找解决路径,可以做到看得远、目标明、思路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10月份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主任会议上,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海斌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退役军人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斌汇报了调研情况,代表调研组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完善实施细则,构建衔接配套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退役军人保障法》在法治轨道上有效施行;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基层服务保障机构建设,探索推行片区化“轮值站长”模式,解决基层服务力量不足问题,满足基层多而杂的服务需求;三是多渠道扩增优质岗位资源,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安置质量,大力推荐优秀退役士兵进村(社区)“两委”班子,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让退役军人在为民服务中发挥作用,提高退役军人对就业安置工作的满意度。

  善意的监督,总是刚柔相济,发现问题不回避、不护短,让监督“长牙齿”;提出建议谋良策,少指责,充分体现“寓支持于监督”。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庄中秋对政府下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好《退役军人保障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广泛凝聚合力,完善部门单位联动协调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工作开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及时协调解决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配套支持,让法律文本上的条文“活起来”“落下去”,通过配套政策对法律条款予以细化和落实;要真情真心服务,持续推进退役军人部门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窗口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送战友踏征程……”每当《驼铃》这首歌在军营里响起,就意味着一批批老兵即将奔赴经济社会建设新战场建功立业。党的二十大提出,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用法治力量守护“最可爱的人”。相信随着《退役军人保障法》深入贯彻实施,《驼铃》不仅仅是一首离别之歌,更是一首出征新征程的幸福之歌!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