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人大:打好“组合拳” 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时间:2022-11-03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李恒 通讯员 曹新俊 杨辉)“在信阳市营商环境执法检查中,有代表反映说,市市场监管局在执法中存在随意处罚、动辄罚款,重刚性执法、轻柔性执法的现象,今后如何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质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更满意?”

  这是2022年8月31日下午,在信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期间召开的营商环境质询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市市场监管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质询。质询人犀利发问,直指问题和“痛点”。

  本次质询对象,是在2021年度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未进入河南省第二方阵的3个单位。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信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动用质询这一刚性监督方式,监督力度不同寻常。

  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2021年以来,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把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质询、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第三方评估,作出决议决定等,推动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特别是2021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就营商环境问题开展质询,在全市引起广泛关注,被质询部门受到强烈震动,有力推动了“顽瘴痼疾”的整改。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围绕市委确定的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目标,信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做好本次执法检查工作,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以钉钉子的精神把执法检查往深处抓、往实里做,以躬身入局的自觉行动承担起应尽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8月6日,在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动员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天学如是强调。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对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去年7月,按照省人大常委会“三级联动、一体推进”的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亮出“法律巡视”之剑,推动法规实施和问题整改。为提升人大监督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和执法检查基本做法及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信阳市营商环境工作满意度、知晓度和工作评价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但还存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尽合理、执法检查工作宣传相对不足、普通市民获得感不高等问题。

  持续打出“组合拳”,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是市委交给市人大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和主动性,推动信阳市营商环境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动员会后,信阳市人大常委会9个执法检查组分赴各县区,采取实地检查、暗访抽查、问卷调查、听取汇报、召开闭门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人民群众、市场主体、窗口服务单位查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重点检查各县区、各单位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情况,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营商环境评价企业满意度不高的原因等。

  “咱们企业在用水用电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引进、留住技术人才有没有困难?”“在解决企业开办零成本问题上,我们有哪些举措?”“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我们有哪些惠企措施?”……执法检查组成员坚持问题导向,力求找准症结,查出原因。

  市场主体满意度还不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还不强,法治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作风不优的“病根”没有彻底根除,一些机制性的障碍还未能有效突破……一个个问题,是对信阳市营商环境的精准把脉,更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民声民意。检查中,执法检查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540份,收集梳理问题129个,这些问题已全部交给有关部门办理。

  第二次质询 不解决问题不停步

  8月31日,信阳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听取了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一并听取了市“一府两院”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情况的报告,同时首次听取市监察委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专项工作报告。

  会议中,针对未能进入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二方阵的3个单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领衔提出了质询案。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由被质询单位班子成员在常委会会议上作口头答复。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工作存在未中标人不满意、中标人也不满意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有没有彻底改变不满意状况的思路和做法?”

  “请问市财政局,2021年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中指出,我市政府采购过程中合同资金支付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质询会上,质询人聚焦问题,轮流发问。

  “很惭愧,也很内疚,今年我们是第二次被市人大常委会质询,已经没有退路了,也倒逼我们痛定思痛,立行立改,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背水一战打赢打好翻身仗。”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诚恳表态。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答复情况是否满意,现场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当场公布。

  “听了营商环境质询会,现场问的问题都是我们关心关注的,问出了我们的心声,感到人大与百姓距离更近了。”质询会上,有4位公民旁听会议,现场见证市人大常委会质询场景。餐饮行业经营者潘久兰首次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就见证了面对面的质询,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企业投诉数量明显减少,通过近期营商环境专区的数据分析统计,能明显看到我市营商环境正在不断向好,企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旁听会议的信阳12345政务热线营商组话务员熊彬彬说。

  会议形成的审议意见和质询中提出的相关问题,一并转交市政府研究处理,处理情况将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多措并举 营造最优法治环境

  9月1日,信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作出的一项决定引人注目,自2022年起,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信阳企业家日”。

  决定要求,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不断丰富“信阳企业家日”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信阳企业家日”活动,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切实落实利企惠企政策,保护企业家和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

  设立“信阳企业家日”,为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制度规范,既是对信阳企业家贡献的肯定和褒奖,同时也传递出信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坚定决心。

  “人大作出决定设立企业家日,非常暖心。这表明了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对我们这个群体的认可和看重。有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环境,今后,我将一心一意谋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作出更大贡献。”亚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桂枝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而法治则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4月29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的决定》,从坚定进入第一方阵目标、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市场服务质效、提升法治服务水平、提升宜居宜业基础能力、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全过程监督七个方面作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内容。在出台决定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把制定《信阳市政务服务条例》作为今年立法审议项目,由法工委牵头成立起草工作专班,这是信阳首次由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直接起草法规草案。

  “目前,我市政务服务实践中还存在责任划分不清晰、突破性改革措施缺乏法规支撑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服务改革的进程和水平。为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推动解决政务服务工作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同时,为把前期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固化,制定《信阳市政务服务条例》十分必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桂荣说。

  市级层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立法工作的实施,将为信阳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作出决定、设立节日、制定法规,一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信阳市营商环境法规制度保障,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工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做实人大监督的‘前半程’,紧盯整改落实的‘后半篇’,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监督,切实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实现革命性重塑、根本性好转。”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天学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出市人大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的决心和信心。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