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大:聚集老人“急难愁盼” 推动养老服务同向发力

时间:2022-10-21  来源:西安发布客户端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养老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建设运营得咋样?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如何发挥作用?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是否到位?失能失智群体养老有何措施?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得如何?政府相关鼓励激励措施是否落实?

  重阳节来临之际,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对西安市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专项视察,邀请对养老工作熟悉、履职能力强的人大代表走访一线,调研当前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巡诊把脉、建言献策。

  连日来,围绕持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的贯彻实施,视察组深入11个区县开发区,先后走访了25个点位,找问题、补短板、提建议,助推我市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配齐硬件建好养老服务设施

  代表建议:用地紧张社区要因地制宜抓紧配套

  在还未交付使用的新建小区新兴熙园,记者跟随视察组走进熙和颐嘉日间照料中心,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虽然新兴熙园住宅项目还未交房,但在规划建设期间,就预留了配套的养老设施用地。”熙和颐嘉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陈润强向视察组介绍,“前期我们和长安区民政、韦曲街道办、新兴地产就项目规划开展了多次研讨,针对性解决以往已交付养老用地出现的地理位置不合适、构造不合理,采光通风,无电梯,配建功能不齐全等问题,现在30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提前运营,为周边老人提供各项助老服务。”

  2020年1月,由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地方性法规,2021年又出台《西安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促进西安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撑。

  《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明确规定:新建居住区应当按照规划和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新兴熙园小区养老设施基础建设结束后,熙和颐嘉日间照料中心进驻,按照适老化标准进行整体装修。“这样就避免了后期重复建设和改造成本,也解决了社区养老中心运营滞后等问题。”陈润强说。

  记者看到,熙和颐嘉日间照料中心内,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的老人正在下棋、聊天。日间照料中心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国际医学中心为老人提供心理健康、用药指导、急诊急救绿色通道、远程诊疗等服务支持。同时邀请医生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各种主题健康讲座、义诊。

  2023年9月,新兴熙园住宅将全面交付。“那时,老人从社区的回家大堂可直接乘电梯到达日间照料中心,我们服务老人的数量将更多,服务半径将更大,服务内容也将更加丰富。”

  “这应该是西安市首例社区养老项目同步小区建设,给其他新建小区‘打了个样’。”边走边看中,人大代表们也提出建议:“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好落实,难在一些已建成的居住区,尤其是用地紧张的社区,如何抓紧按照《条例》要求配齐养老服务设施,这就需要因地制宜,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多种方式实现。”

  助餐服务温暖老人幸福“食”光

  代表建议:要让老人吃得好吃得起更要吃得久

  “社区老人在助餐点吃饭有补贴吗?老人吃得起吗?”

  在崔家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人大代表一边仔细查看老年餐桌的每日菜谱、就餐环境、食品卫生,一边不断抛出问题。

  崔家营村原本是韦曲街道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村子,2013年因城中村改造实施了整村拆迁,2019年12月,居民正式回迁,入住新家园。

  “社区户籍人口96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00余人,常住人口2200人。因为咱们这个社区很多年轻人都出门在外工作,居家老人有助餐的强烈需求。”崔家营社区工作人员胡辛敏告诉记者,“2021年初,崔家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主要解决老人的用餐问题,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一日三餐10元钱,几乎顿顿不重样。老人不光能吃得起,还能吃得好。”

  “为了能给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从聘请厨师、食材选料到制作,充分考虑到老年人需求,每一份配餐都保持营养均衡。通过‘自费+补贴’的形式,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每天只需交10元钱,就能吃到营养搭配合理的三餐。”胡辛敏说。

  “三顿饭10块钱价格是真不贵,那长久以往中心的经营压力大不大?怎么保证持续化发展呢?”

  视察组问得有道理,物美价廉是好事,可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长效健康地运营发展,只靠补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的助餐服务不仅为老人开放,也向社会公众开放。社区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其他周边附近的居民也都来这吃饭,餐费是市场价,这既扩大了普惠服务的人群,也稳定了餐厅的收入,让这件好事能干得长久,留得住人、留得住心。”胡辛敏说。

  暖心事让老人“乐”享晚年

  代表建议:要持续关注老人医养结合的痛点需求

  “和其他老城区社区相比,咱们这个社区老年人比例不算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也不太多,那养老服务站的服务重点有没有针对老人具体情况、实际需求做过分析?”

  “这位人大代表您问到了点子上。”在航拓路社区养老服务站,航拓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刘静给出了回答。“我们这个社区比较新,居住人口偏活力化,老人的主要需求是‘乐享晚年’。因此,我们在软服务上下了功夫,社区老年活动室特设老人心理慰藉专项交谈,开辟‘谝一谝·情暖加油站’专项区域作为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场所,工作人员化身‘知心人’,仔细了解老人兴趣爱好,与老人拉家常,为老人排忧解难。”

  记者在这里看到,服务站有一个“你的头等大事我来办”义剪专区,“我们每个月15号都会在服务站为老人集中义务理发,每个月1号为特殊群体,如高龄老人、独居、孤寡老人开展上门义剪服务。目前已经为60岁以上老人开展义剪服务231人次,发放义剪服务卡250张。”刘静说。

  视察组走访期间,一阵茶香飘出。十几位老人正围坐在茶桌前,悠悠泡茶、细细品茶。原来是“银龄课堂”正在开讲国学经典公益课。

  “服务站向辖区居民开设‘银龄课堂’,以社区品牌‘楼宇新街坊’延伸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特色主题课堂13种,参与500人次,为老年团体、文艺喜好者从零基础开始分阶段教学,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刘静说。

  “看得出来,咱们的‘乐老’服务做得用心,我要是健康老年人,肯定在这玩得开心。但也要有规划,未来老人们岁数越来越大,老人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医养服务要跟得上,尤其是要解决好老人在‘家门口’医养照护的医保难题。”

  “对,视察组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着手准备发力的地方。我们现在联合长安区泓润医院开设社区‘健康小屋’,实行预约诊疗制。未来,会把医养结合这儿的服务做得再深再广,更好满足老年人就医需求。”

  发挥人大长效督查作用

  助力“急难愁盼”问题一个个解决

  养老不是一个家庭的事,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多方合力。

  在23日召开的视察西安市养老服务工作座谈会上,视察组和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坐在一起找问题、谈建议、促发展。

  “智慧养老”“医养结合”“人才培养”……都成为了会场上的关键词语。

  人大代表王延平在座谈会上提出建议,更好服务老年人,智慧平台建设要加快,要让科技手段为养老服务助力。“在走访中,我感受到咱们三级养老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很多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构建起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力量为养老事业注入的新活力。”

  “医养深度融合是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最迫切的需求。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在医养人才队伍建设上还缺乏标准。”人大代表邓景元说:“我建议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专业的医护人员培训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护理标准跟得上老人的需求。”

  代表们建议满满,相关部门也在会上拿出“实招”,持续发力。

  “市人社局正在联合民政等相关部门,经反复讨论,制定了《西安市养老服务行业入职补贴和岗位补贴办法》及《西安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案》两个文件,目前正在征求市级部门意见当中,力争尽快出台。”

  “市住建局正在探索优化加建电梯有关政策,稳步提升老旧小区加建电梯的数量、质量。鼓励央企国企参与加建电梯工作,采用总价包干的方式,为群众完成‘交钥匙工程’。”

  “市民政局将积极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加大养老服务用地、财政等要素投入,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建立全市标准统一、投入稳定、程序规范的养老服务财政政策体系。”……

  一次视察是对一段时期工作的检验,也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新起点。

  记者了解到,市人大将集合力量形成合力,持续专项监督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等问题,将人大监督精细化精准化,围绕助餐、医养结合等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进行专项监督,直至问题解决。

  “总之,一个目的,就是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让西安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记者 张端)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