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 幸福洛阳城 民生新画卷

时间:2022-09-21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

  “这个阳光小餐厅,光线好,能看书,可舒服了……”近日,说起旧楼房加装电梯后又新增的这间“阳光房”,家住洛阳市西工区市中心医院家属院的王丽芬老人笑逐颜开。

  该家属院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院内道路和一些基础设施老化破旧,加上老年人多,上下楼不方便,群众对加装室外电梯意愿很强烈。“加装的10部电梯均采用平层入户方式,涉及120余户居民,每户增加的‘阳光房’面积从4平方米至7平方米不等,让幸福与电梯‘齐升’。”西工区汉屯路街道芳林北路社区负责人说。

  洛阳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提出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以“两个建设、三个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市政微改造)为重点,统筹推进文明创建和城市提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洛阳市在今年推进的96个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中,把创建绿色社区、完整社区、智慧社区的理念贯穿全过程,加装电梯、小区绿化、墙体加固刷漆、道路、水电暖气等优化提升,养老、托幼、体育、停车、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齐社区服务短板。

  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人民幸福拼成的“地平线”;不仅要听工厂里的机器声、马路上的车轮声,也要听小区邻里间的谈论声、居民的读书声、养老院里的欢笑声。

  每天早上6点30分,在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勤政苑小区居住的蒋女士,都会准时来到离小区不远的厚德园社区体育公园做太极健身操。吃完早餐休息一会儿,她便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参加书法课和绘画课。

  说起现在的生活,蒋女士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健身有场地设施,学习娱乐有专人指导,生活服务线上线下都很方便,真是太舒心了!”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牵动着民生冷暖。

  针对群众对文化、体育、养老等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洛阳将社区作为城市提质的“主战场”,用好社区平台,对接社会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进社区。

  ——文化进社区。洛阳采取“1+N”模式,即至少建立1支基本文化活动队伍和“N”支特色队伍(如社区非遗文化、青年群体文化等),把社区优秀文化志愿者组织起来,不断充实壮大社区文化合作社队伍。

  截至目前,全市组建社区文化合作社426个,今年已开展非遗文化展演、广场舞、大合唱、书画摄影等各类文化活动2300余场。建成“河洛书苑”城市书房205座,完成190个乡镇(街道)3146个行政村(社区)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通借通还、方便快捷的“15分钟阅读文化圈”。

  ——体育进社区。全市建成40处社区体育公园,所有体育公园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同时场地积极引入培训、活动、赛事等,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健身服务。

  引进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建成35处社区健身中心,立足公益性质,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10天,每周累计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并按照“一天一元钱”(年卡365元)标准,为群众健身提供方便。

  ——养老进社区。全市已建成39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91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29个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具备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医养结合、配餐助餐、上门服务、教育培训等功能。

  谋划建设集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打造高水平社区服务综合体。

  教育是最长远最根本的民生。

  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课堂改革等,谋划新建一批优质学校……去年以来,洛阳推出一项项教育发展新举措,着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0亿元,一年建七校!8月22日,洛阳市7所新建高中集中开工仪式在伊滨区举行。新建一批现代化高中,实现教育资源优化调整,这是洛阳市委“十四五”时期要办成的“十件大事”之一。

  教育即生长,亦关乎“城”长。据测算,这批7所新建高中投用后,腾出的老校区将改建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或幼儿园,相当于在城市中心区增加义务教育用地800余亩,可新增2万多个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洛阳以新建高中的“加法”,激发“更好的教育”的“乘法”,继而带来城市功能品质的全面提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洛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多听事关群众安危冷暖的“心里话”,多谋有利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策”,把一个个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用一项项民生改善让群众绽放最美笑容。

  新时代的千年古都,正朝着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朝着有颜值有温度、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的目标大步迈进。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