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大:法治赋能“天府之国”乡村更美丽

时间:2022-09-13  来源:中国人大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赴四川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四川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今年6月的四川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第一站选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大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下去。”

  “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四川省委领导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严守耕地红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积极作为、履职尽责,在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启动“乡村振兴我出力”实践活动,为四川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进展努力贡献人大力量。

  法治保障夯实“地基”

  四川是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在4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和丰硕成果。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后,农业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但有关立法相较于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仍有所滞后,乡村振兴战略要得到顺利推行,“立法”必须先行。

  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近半年后的11月25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将四川行之有效的政策以及“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的经验做法法定化,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稳定性、连续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四川落地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022年5月中旬,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宁(左一)带队调研成都市简阳市平武镇尤安村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条例在注重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的同时,加强与四川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衔接,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衔接。结合四川实际,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进行制度设计,立足科学性、突出前瞻性、强化操作性,针对乡村规划不合理、发展定位不精准、资源配置不协调、人居环境不美观等问题作出规定。

  发展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是关键环节。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再发力,经过广泛调研、征集民意,于民法典实施后,在全国率先通过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据了解,在今年10月,条例实施一年之际,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将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筑牢乡村振兴法治根基,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积极开展《四川省水资源条例》等涉水法规立法工作,《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条例》……多部涉及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被列入立法重点。在法规草案起草、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多方面调研,多轮次座谈,多方面论证,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依法监督确保实效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1年5月1日,《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这是四川首部保障粮食安全的地方性法规。为进一步推动《条例》落地落实,提升全省粮食安全保障水平,2022年,四川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携手共进,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督促全省各地多措并举、依法管粮,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今年2月16日至18日,春节刚过,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分三个小组赴内江市、泸州市、宜宾市开展《条例》执法检查,深入粮库、粮食加工及转化企业、农业产业园区,检查粮食生产、存储、加工等环节依法治粮情况;暗访组随机抽查了部分粮食承储企业、质量监测中心、粮食物流中心,深入检查粮食安全保障和《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当前我省粮食安全保障形势总体平稳,全省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依法治粮上仍有短板,在主体责任落实、重点领域监管、粮食供需结构方面还有差距。”在实施情况座谈会上,检查组强调,四川各地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扎实工作,把依法治粮、用法管粮落到实处;严守耕地红线,坚决打击扰乱粮食市场秩序行为,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力度,持续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聚焦粮食生产、存储、流通各环节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粮食安全法律法规的引领、规范、推动、保障作用,确保粮食安全切实取得成效。

  听取审议关于川菜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全省耕地保护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的报告……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人大监督的着力点,紧紧围绕解决好“三农”问题,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督促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乡村振兴人大监督实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一直在路上。

2021年7月下旬,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面有效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工作座谈会,与会代表在成都市温江区农村考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种子是粮食的源头、农业的“芯片”,“天府之国”四川是国家重要粮仓,更是种业大省、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去年7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情况的报告,督促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强化法治意识,依法促进种业发展。

  四川省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广,保护任务重、难度大。如何让这绿色的活文物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去年6月下旬至7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对《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的决策部署,依法保护古树名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聚焦乡村民生实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带着问题清单深入基层视察调研,认真办理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蔬菜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发展等助推乡村振兴议案及重点督办建议等,全部办结并获得代表们的好评。

  凝聚合力精准落实

  对农业大省四川而言,如何绘好“作战图”,集中兵力打好“组合拳”,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精准落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勇于创新、开拓思路,在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启动“乡村振兴我出力”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激发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增强依法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图片2022年7月中旬,阿坝州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国、省两级人大代表视察红原乡村振兴产业基地项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四川省市县三级人大学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相互借鉴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为依法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凝聚强大合力。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与德阳、眉山、资阳市互动与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基层调研和监督,合力推动乡村振兴“七大共享平台”建设、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农业品牌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形成同城化推进方案。

  ——内江市人大常委会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围绕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开展专题调研,推进宣传引导、部门协调,突出政策创新,强化服务保障,吸引有成之士返乡创业,助推返乡人士成功创业等,促进了全市农民工创业活动深入开展。

  ——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回应民意,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追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生态愿景,连续四年坚持开展野生鱼类保护监督工作,并持续关注鸟类保护,将独一无二的鸟类资源打造成雅安又一响亮的生态名片。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各级人大绝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践行者!”四川省各级人大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地方实际,紧盯关键问题,把握关键环节,确保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依法推进。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