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大:守护一方生态水土 答好一份“人大答卷”

时间:2022-08-30  来源:中国人大网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扬州人大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环境监督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立法引领、重大事项决定、监督促进等职能作用,用法治的力量厚植“好地方”扬州生态底色。

  4部法规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扬州获得地方立法权,首部实体性法规如何立,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

  “广陵城下水如烟,数到扬州第几桥?”扬州,自古就是一座水城。从碧波荡漾的瘦西湖,到纵横阡陌的城乡水系,水环境治理在扬州生态文明建设中尤为重要。

  河道是水的载体。通过走访调研、征求意见后,扬州人大决定将首部实体性法规锁定为河道的管理和保护。

  2017年1月,《扬州市河道管理条例》顺势而出。《条例》明确了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河道管理体制,将全面落实“河长制”以法规形式固化,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制依据。

  为河道立法,只是扬州人大用法治护航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2017年12月出台《扬州市公园条例》,通过立法固化公园体系建设成果;今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扬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较为完整地构建了具有扬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6月,《扬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完成初审。

  目前,扬州人大正制定立法五年规划,推动更多生态环境立法项目列入规划,不断筑牢扬州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屏障。

  5项决议强化生态刚性约束

  “水连天,林无边,岛有仙,鸟蹁跹”。400年沧桑岁月造就了“七河八岛”十里绿廊奇观。为了保护这一抹绿,一份人大决议,给这片51.5平方千米区域中近60%的面积戴上了生态保护的“紧箍”。

  如今,万福大桥塔楼展示厅墙壁上,镌刻着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切实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全文。

  1800余字的决议定下“铁律”:严格控制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严格禁止违法建设。“四控一禁”的刚性约束宣示了扬州人大坚守推进发展与生态“双赢”的决心。

  不仅如此,从全国首开以决议保护城市永久性绿地先河,制定《关于建立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的决议》;到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区域供水的决议》,强化对16个饮用水源地进行保护;再到通过《关于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议》,提出“治水治气”实打实、硬碰硬20条举措;再到制定《关于打造永恒城市经典若干规矩的决议》,明确对城市核心区远景蓝绿空间比进行管控。在打造人大讨论决定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事项扬州品牌的道路上,扬州人大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6次执法检查推动环境问题整改

  2021年6月,一份向常委会汇报的固废法执法检查报告,77个问题清单附在最后。

  “江苏爱力生蓄电池公司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不规范。”“江苏优士化学公司危废库缺少废气收集装置。”……

  参加审议的委员指出,“这份报告用很大篇幅来晒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对典型违法事例直接‘点名道姓’,辣味十足。”

  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扬州人大开展了水、土、固废等6次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

  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意见听取、人大代表参与、人民利益维护贯穿执法检查全过程。2018年,市县两级人大联动督查公园条例实施,组织3轮21次集中督查和2次专题视察,创新开展“人民满意公园”评选,共有近38万人次参与,评选出40个“人民满意公园”,产生良好社会反响和监督效果。

  将强化整改作为确保监督实效的“取胜之匙”。2019年6月,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来扬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反馈“尚桥冲河道水体发黑发臭”等问题。常委会领导实地调研8次,召开2次整治督办会,前后持续10个月,尚桥冲黑臭水体问题顺利销号。

  N项监督助力环境持续改善

  走在剪影桥,临风读雨;登上大运塔,看天赏云。昔日“龙须沟”三湾,华丽蝶变为“幸福渠”,与一件人大代表议案息息相关。

  《关于加快推进东南片区更新改造的议案》,是八届人大首件交由常委会审议的重点代表议案。扬州人大全力推进议案督办,连续4年听取办理情况汇报,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补足区域生态短板,做好控源截污,推进相关污染企业搬迁,片区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环境保护一直都是扬州人大每年监督工作的第一议题。”连续6年,年初听取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同时,通过听取专项报告、专题视察、工作评议、议案督办等方式,对生态环境领域议题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整改。

  2021年,扬州市区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行列。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3.6%,无劣Ⅴ类水体。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如今,在扬州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法治利刃的保障下,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新画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