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晋宁区人大:“家访制”访出民意民心

时间:2022-08-19  来源:中国人大网

  昆明市晋宁区人大常委会首创组成人员“家访”代表和代表“家访”选民工作,将民声汇集的地点从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向家里、花棚里、田间地头不断延伸,与代表和选民面对面聊家常,心贴心解忧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特色实践。

  2021年3月16日,昆明市晋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绍荣发现,有个别代表没来参加调研座谈会。曾是中学教师的李绍荣想到了学校的家访制度——他没来,那我就去他家“家访”。这一访让不善言辞的代表在拉家常中畅所欲言。“代表们反映,这样的家访以前从来没有过,让人很感动。在家里放得开,平时讲不出的话,不知不觉就讲了出来。”李绍荣说,从村里沟渠清淤讲到了蔬菜种植情况,从孩子读书讲到了代表权利义务,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消除了隔阂,敞开了心扉。

  为推进“家访”制度化、规范化,2022年1月11日,昆明市晋宁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昆明市晋宁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家访”代表和代表“家访”选民办法(试行)》。

晋宁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李绍荣家访王奶奶。

  “两访”制度持续在晋宁区有序开展,许多代表在“家访”后感慨地说,找到一家人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感觉了!

  “家访”代表:访出责任担当

  “90后”代表尹东说:“我首次当代表,人大代表是什么?干什么?说实话,我晓得不多。开会时我不好意思问,现在在家我才敢说。”“家访”结束时,尹东感触颇深:今天的家访,让我感受到了区人大常委会对代表的关心和尊重,像家人一样鼓舞和鞭策了我,让我有信心去了解更多身边群众的所想所盼,把大家的心声说出来。”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张志民家访时,李江代表正在田间干活,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说:“我当代表已是第二届,提过关于人畜饮水工程、‘一县一业’土地流转、健身设施建设等建议都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有效解决。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我要继续努力,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区人大代表、法院院长朱耀元来到晋城镇孙家坝村委会选民家中,现场开启了普法模式,为选民讲解了农户赊账、住房出租、抚养赡养等法律问题。“家访太好了,以前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直接当面咨询,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代表“家访”:访出民心真言

  为深入推进滇池治理,改变滇池沿岸农户大水大肥传统种植模式,晋宁区决定对滇池临湖一侧污染防治不完善的大棚进行拆除。但是近年来花卉产业已成为晋宁主打农产品产业,是环湖周边农户收入主要来源,拆除工作一开始推进并不顺利。

区人大代表魏华家访三印村选民李云方。

  代表们走村入户,以人大代表“家访”选民为着力点,向群众宣传环湖路临湖一侧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唠家常”的“家访”,做好大棚拆除工作的“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推动环湖路临湖一侧3个村委会2200余亩大棚拆除工作圆满完成,为保护滇池沿岸生态贡献了人大力量。

  “区医院的门太难进了,还没进医院门就需排半天。”这让生病就医的群众很为难。区人大代表胡建春到选民家中“家访”时了解到,区人民医院门口长期人车混行,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设立卡点测体温、扫健康码,交通拥堵加剧。胡建春代表及时反馈,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商议,通过加划斑马线提示过往车辆缓行、设置隔离栏引导人车分流等方式解决了人车混行问题,保障市民安全就医。

  为民代言解烦忧

  “家访”办法施行3个月以来,晋宁区已“家访”代表、选民182人,收集到建议145件和问题反映110个。对收集到的问题、建议已解决15件,向街道(乡镇)或有关部门反映80件,形成和提交代表建议2件。

晋宁区人大代表景立萍家访选民。

  区人大代表李江林反映小海村片区两千多亩菜地、花地灌溉用水供应不足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当天就开展了协调和交办督办工作,通过延长抽水时间、清挖淤泥,“家访”第二天,两千多亩良田浇水问题就得到缓解。

  童翠波代表走访选民时发现,因病瘫痪30多年的段冬情居住的房屋电线老化,童翠波及时反映到村委会帮助段冬情更换了电线,消除了安全隐患……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在“家访”这条大路上,在区委、人大、政府的合力推动下,得到了顺利圆满的解决。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昆明市晋宁区人大的“家访”工作,始终坚持把人民的诉求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每一件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向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延伸,实实在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