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人大:在这些场所和情形下应当“戴口罩”

时间:2022-05-20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熊勇力)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逛商场、看电影、坐公交等都要戴口罩,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5月19日,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规范佩戴口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明确规定了佩戴口罩的有关要求、法律责任。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小切口”立法:

  把“戴口罩”作为阻断疫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戴口罩”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男女老少皆宜能做的精准防控举措。有研究表明,与确诊病例在一起,双方不戴口罩的感染机率高达90%,在双方都戴口罩的情况下,感染机率可以降低到1.5%,如果再保持安全距离,感染机率将无限趋近于0。

  为进一步从严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坚持“小切口、小快灵、一事一法、务实管用”原则,就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规范佩戴口罩作出决定,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单位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个人自主管理责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责任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真正把“戴口罩”这个最简单、最基本、最有效的防护措施落到实处,以“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发生,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决定》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河南省公众和重点人群戴口罩指南》要求,规范佩戴口罩,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规范佩戴口罩:

  明确14类场所和情形下应当规范佩戴口罩

  《决定》指出,公众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承担疫情防控自主管理的责任和义务,落实个人日常防护措施,按要求规范佩戴口罩,并重点列举了14类应当规范佩戴口罩的场所和情形,基本上涵盖了市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除了在私人空间,只要和其他人接触都应该规范佩戴口罩。

  这14类场所和情形是:处于商超、理发店、按摩店等商业店铺场所时;处于电影院、网吧、歌舞厅、图书馆等文化娱乐场所时;处于车站、广场、公共厕所等场所时;处于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培训机构等场所时;处于物流快递集散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场所时;处于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办事服务大厅等场所时;处于工作单位、村庄、小区和宾馆酒店等场所的公用区域时;乘坐公共电梯和公共交通工具时;在餐饮场所处于非进食状态时;出现发热、咳嗽、鼻咽不适等症状时;在医疗机构就诊、住院、陪护时;进行健康检查、核酸检测、接种疫苗时;参加会议、集体活动时;其他应当规范佩戴口罩的场所和情形。

  明确各方责任:

  个人和场所不落实“戴口罩”规定的都可能被罚

  《决定》要求,各类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没有按要求“戴口罩”,由其所在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进行批评教育。个人进入相关场所没有按要求“戴口罩”,工作人员应当进行提醒、劝阻,并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拒绝其进入该场所或者拒绝为其提供服务。

  《决定》明确,相关场所的管理者、经营者应当履行本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戴口罩”规定。未履行管理责任的,由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个人未按要求规范佩戴口罩且不听劝阻,或者相关场所未按要求落实规范佩戴口罩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决定》要求,全市各级监察委员会应当对规范佩戴口罩的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进行追责问责,依法依规处理。全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依法及时处理与规范佩戴口罩相关的案件。

  《决定》指出,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加强监督,推动本决定的有效实施。

  另外,《决定》还强调,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规范佩戴口罩公益性宣传,并对违反本决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对违反本决定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进行劝阻和举报。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