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呵护平凡人间烟火

时间:2022-05-16  来源:河南日报

  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保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保就业保民生的关键一环,也是“六稳”“六保”的题中应有之义。

  洗车行、茶叶店、小吃店……这些不起眼的身边小店,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虽然细小,却不可或缺。

  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这些小店还好吗?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实地打探,了解纾困帮扶政策措施发挥的效果作用,感知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敬请关注。

  “挺住,就有奔头!”

5月14日,“小V家火锅鸡”又开业了。本报记者 王延辉 摄

  河南日报记者 王延辉

  歇业10天,郑州市紫东路的“小V家火锅鸡”又开业了。

  5月14日,是郑州此轮疫情防控后恢复堂食的第一天。

  “又可以干起来了!”这家火锅店老板贾团结头天就在微信群里招呼店员“洒扫庭除”、消杀保洁,准备开门迎客。

  晚上6点多,店里陆续来了客人。“90后”店长安齐豪说,火锅店的生意全靠晚上,顾客扫码、测温,有序进入、落座,火锅店的生意又红火了起来。

  鸡腿肉在火锅里翻滚着,香气四溢。“十来天没闻到这个味了。”家住附近的张先生时常光顾这家店,“100多元一份,菜品的味道很不错。”

  看着店里聚拢上来的人气,贾团结心里有了底儿。

  从去年7月18日试营业至今,这家火锅店因郑州暴雨、数次疫情,停业了4次。今年1月,该店曾因一则令人泪目的“停业海报”意外走红网络。

  大学毕业后,贾团结一直在郑州打拼。37岁的他,与朋友合伙投资开了这家店。不到一年时间内,在轮番歇业与开业间,贾团结依旧坚强,“即便不遇到洪水、疫情,也可能会遇到别的障碍。做生意没有一帆风顺的,得乐观点儿。”

  “不能辜负顾客的信任和口碑。”贾团结和员工们一直被一种感动和温暖包围着:房东减免两个月的房租;春节以来,很多市民在网上看到火锅店的遭遇都大老远过来“捧场”,有的甚至从洛阳开车前来;最近,“延期还贷”最新措施也落了地。

  “挺住,就有奔头!”贾团结说,从此前正常经营状态下的人气来看,这个生意做起来,还是挺有希望的,“有那么多人的热心鼓励,我们一定会用心做下去!”

  烟火中“熏”出好日子

  河南日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

  5月13日临近中午,位于武陟县红旗路的美食老店学义砂锅城,像往常一样顾客络绎不绝。

  “来,排骨砂锅来喽!”56岁的杨学义端着刚做好的砂锅往顾客餐桌上一放。

  这家砂锅店,在红旗路上已经存在了20余年。从起初的夫妻店,到现在有七八个员工,生意日渐红火,甚至有郑州、新乡、山西晋城等地的食客专程开车来吃。

  面对这几年的疫情,学义砂锅城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从不抱怨的老杨自信满满地说,“咬咬牙,一定能挺过去。”

  老杨说,虽然餐饮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但是关键时刻自己决不能“躺平”,要坚持练好食品质量安全“内功”。他每天天蒙蒙亮,就去菜市场采购食材,对排骨、牛肉、羊肉等食材质量格外“挑剔”;他潜心研制烹制香料,泡煮焖炖等各个环节更是精心用心,通过“最笨的”也是最实在的口碑营销,减少疫情对砂锅店的冲击。

  砂锅店不仅要为顾客守住舌尖上的美味,还要为顾客提供安全的用餐环境。“俺的小店经历了‘煤球’时代、‘液化气罐’时代,即将迎来‘天然气’时代。”杨学义打趣地说。

  由于天然气管道改造工程复杂等原因,砂锅店一直无法开通。“近段时间,经过县市场监管局、县城管局和县住建局等部门积极协调,天然气管道已走到厨房,估计再有三五天时间就能通上气。”老杨的大嗓门中不乏感激之情。

  既盼着天然气早日开通,更期盼疫情早日散去,城市恢复往日的烟火气,杨学义说:“我从小就喜欢浓浓的烟火味,我想,好日子应该就是从烟火中熏出来的。”

  鸡汤小铺卖起了隔离餐

  河南日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本报通讯员 李颖

  5月15日临近中午,记者走进位于平顶山市新华区的鸡汤小铺,只见店内一派忙碌景象,厨师长王振锋正带领着店员,把热气腾腾的鸡汤和丰盛的饭菜一一打包,准备送往该区疫情防控隔离点。

  “我们主推健康养生的高品质食品,砂锅炖汤中加了中药材,慢火熬制,清淡鲜美,深受市民喜爱。”小铺老板古海洋说。

  2014年,退役军人古海洋在平顶山市文化宫附近租下不足200平方米的废旧车棚,装修成了田园风格的小铺。靠着新鲜的食材和舒适的环境,小铺的客流量越来越大。

  但2020年年初的疫情,给了他当头一棒。“房租、员工工资、食材管理都需要钱,急得我吃不下、睡不着。”回想起那段时间,古海洋心里满是苦涩。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新华区中兴路街道文化宫社区党委副书记郑亚丽找上门,邀请鸡汤小铺给社区防疫人员做工作餐。几顿工作餐后,大家都反映饭菜做得好。

  “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小铺。”郑亚丽和同事们通过微信、抖音宣传小铺,并帮助小铺向新华区隔离中心申请供应隔离餐。

  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经常上门了解需求,帮助小铺解决难题:了解到食材无法进市,第一时间协调办理通行证;得知现金流出现缺口,协助其申请了2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邀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上门为小铺拓展餐饮外卖业务……

  一系列难题相继解决,冷清的小铺后厨重现忙碌景象。最近,古海洋又成立了尧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准备打造“生态农业—食品加工—冷链运输—餐饮零售”特色食品产业链。“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古海洋说。

  “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

  河南日报记者 李凤虎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梦珂

  在疫情冲击下,有的餐饮店没能熬过“寒冬”,有的却仍旧“屹立不倒”。

  “老板,来碗牛肉面打包。”5月13日中午,记者来到一家位于商丘市睢阳区的“关中面馆”,只见不大的店面装修整洁卫生,里面坐满了食客。店老板乔军伟和妻子周敏在后厨忙着,前来帮忙的妹妹在前面送餐结账。

  “臊子干拌面一份,肉夹馍一个”“香菇酱拌面一份”,外卖订单也不少,乔军伟更加忙碌起来。

  乔军伟笑着说:“我俩都不是专业厨师出身,但是现在我俩做面都是‘大拿’,生意还不错。”

  乔军伟今年34岁,5年前他还是一名房地产销售员,工作很忙。为照顾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和妻子放弃工作,开始创业,办起了这家小面馆。

  “经营这种小店,虽然辛苦点,但收入还可以,一年净收入一二十万没问题。”乔军伟说,当初开店他们啥都不懂,在睢阳区市场监管局古宋监督所工作人员指导下,“只跑一次”就办理了营业执照。工作人员还把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送到店中。前不久,商丘疫情形势好转全面复工复产,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通知乔军伟,并帮他申请了新的场所防疫码,确保安全正常营业。

  乔军伟坦言,疫情防控期间,面馆营业额较之前有所下降,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可以理解。

  “餐饮人的难,大家也都看在眼里。目前,商丘市已出台相关政策,从房租、税收等方面给予餐饮小店支持。今年房东给我们降了8000元的房租,政府部门的人也时不时来问情况,都挺关心我们。”乔军伟说,“我相信面馆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

  减税降费助“小店经济”回归

豪客来餐饮店店长杨建将外卖交给外卖员。本报记者 胡舒彤 摄

  河南日报记者 胡舒彤

  5月15日,晌午时分,郑州大融城三楼豪客来餐饮店,三三两两的人来店里就餐。前台店员一边招呼就餐的客人,一边拿着手机接收外卖平台的订单。“堂食恢复了,人气在慢慢上升,留抵退税解了燃眉之急,我相信生意会好起来的。”店长杨建说。

  为帮助餐饮业等市场主体渡难关,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涵盖退税、减税、缓税和降费缓费等多种类型。“2022年以来我们享受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共返还税款10.31万元。”郑州豪客来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税收专员黄丽说,这笔钱可谓“及时雨”。

  国家税务总局郑州市税务局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在线辅导、实地走访等方式,多次为商户送上税收减免政策“大礼包”。“‘小店’扮演着促进消费、拉动就业、活跃经济的‘大角色’,我们通过税收大数据等手段跟踪其经营生产状况,帮助各类主体了解政策、享受税收优惠,用温情的纳税服务助力小店发展。”郑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涛说。

  一边是国家出台税收减免等政策帮助小店渡难关,另一边是店主们想方设法进行“自救”。

  为了弥补疫情发生以来堂食下降的销售份额,外卖、外带食品成了杨建发力的方向,现在线上订单成了门店营收的重要部分。他们还组建微信群,定期促销。杨建2004年入职豪客来,从一名普通员工干到现在的店长,早已把自己融入企业。企业经营遇到困难,但是看到国家不断出台助企纾困政策,看到身边同事的坚守,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