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91岁老人珍藏16张选民证

时间:2021-12-09  来源:“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等今年投完票,我又多了一件宝贝。”91岁的王祖申亮了亮手中红底黑字的“小纸片”开心地说。原来,这张“小纸片”是今年苏州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选民证。王祖申作为姑苏区金阊街道学士社区年纪最大的选民,社区工作人员特意将选民证给他送上了门。

  王祖申之所以视选民证为宝贝,是因为他从1953年以来从未缺席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并珍藏了所有的选民证。除了1992年的选民证不慎丢失,68年来,王祖申已经有了16张选民证。这些选民证见证了苏州民主建设的发展,也让王祖申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一直以来,除了积极投票,他还热心民主建设和社会治理,参加志愿活动,最近他还在自学英语,希望能有机会向外推介苏州文化。

49194ed729ff45feb93948a3fbf1f1c3

  68年珍藏16张不同风格的选民证

  记者在王祖申的家中见到了他的珍藏——16张选民证悉数被老人依据年份整齐地收集在一个塑料封套里,封套的顶部还有用红纸写的“人民当家作主人”。

  封套里的选民证上下分六行,第一行第一张“珍藏”便是1953年王祖申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时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上有一个黑色梯形边框,边框内上方印着“选民证”三个字,下方被分为三栏,从右至左分别为:投票的注意事项,选民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发放选民证的机构落款和时间。需要填写的部分,是用毛笔手工书写上去的,字体娟秀。选民证落款为苏州市中区选举委员会,时间为1953年12月18日。那一年,王祖申23岁。

  继续往下看,选民证由旧到新,纸张的颜色从1961年前各不相同到1963年后统一为白色,今年又变成了红色,而纸张的材质也在不断变好。仔细观察,可以了解到苏州行政区划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历史变迁。王祖申的选民证中有一张是中区选举委员会,两张北塔区选举委员会,六张金阊区选举委员会,五张平江区选举委员会和两张姑苏区选举委员会。此外,选民证间隔的年份也从2年、3年变化到5年,这是因为我国在1954年、1982年、1993年通过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对人大代表任期有过相应的调整。

  选民证代表着政治参与和民主意识

  谈起自己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换届投票,王祖申到现在还是心潮澎湃。“当时我才参加工作两年,听说自己可以参与选举投票了,心情很激动。”王祖申说,他第一时间从办公室主任手里领了选民证,和同事们一起到当时的区政府投票,在现场看到计票、唱票并宣布票选结果时,他和同事们一起欢呼鼓掌。“从那时,我就深刻体会到我们人民有了选举权,开始当家作主人了。”

  王祖申告诉记者,在当时,有选民证也算是一种公民身份的象征,代表自己政治意识和民主意识强,所以从那时开始,他就特意收藏自己的选民证。后来,王祖申下乡到盐城,他的几张选民证都是和钱等贵重物品摆在最贴身的地方,生怕弄丢。到了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次人大换届选举,当时也到了王祖申的人生转折点,他回到了苏州,并被单位提拔为中层干部。1997年的选民证是王祖申退休后的第一张选民证,他说:“退休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能退休。”从那时到现在,王祖申还一直参与人大换届选举投票。

  “除了参与投票,王祖申还很关心社区的事务。”学士社区工作人员说,社区居委会成立起,王祖申就经常来社区帮忙,做志愿者、帮忙宣传政策、调解居民纠纷等都是他经常会做的事。在王祖申看来,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治理不仅要靠人大代表,更要靠每一位居民一起参与。

  年过九十依旧想要为社会作贡献

  参与人大换届选举投票近70年,王祖申看到了苏州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这几年,苏州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为此,前段时间,他还开始学习起了英语。“一方面是想有个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我想万一以后碰到外国人,可以用英语向他们推介苏州文化。”王祖申小时候在学校里接触过英语,前不久,他的一个朋友组织了英语学习会,他就积极加入了。

  虽然目前王祖申掌握的词汇并不多,但是在不断练习下,他已经能熟练说出“你好,我叫王祖申”“欢迎来到苏州”等句子。在他家中,王祖申还向记者询问“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英语表达。“他逢人就要讲两句英语,大家都说他是个潮老头。”王祖申的老伴沈伟珏笑着说。

  除了学习英语,王祖申还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百年之后捐献遗体。“2010年的时候,我响应号召,在红十字会签了遗体捐献意向书。三年后,我的老伴也加入了进来。”王祖申说,当时自己80岁了,没办法再参加社区的志愿活动,所以他经过思考后,就想通过这种方式为社会继续作贡献。“人大代表制度让我感受到了人民民主的好处,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好,我也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这美好添一把力。”(刘达 杜墅平)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