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党代会】“大”有可为 | 河南人大:让文旅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时间:2021-10-28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这是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即日起,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党代会特别策划《“大”有可为》系列报道,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以科学立法、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代表联络站建设、强化司法监督、文旅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养老服务等方面为切入点,总结成绩、展望发展,彰显河南省人大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的担当作为。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谢岚 高利国)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在“文旅融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面对新形势新变革,河南文旅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意开展“文旅融合”工作,让文化旅游“美”起来、文旅品牌“亮”起来、文创资源“活”起来,对于我省文旅转型至关重要。为从法律层面保障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修订《河南省旅游条例》,为河南全面实现“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省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副主任仝俊宽接受记者采访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法治引领

文化和旅游相伴相生,诗与远方交相辉映。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组建,从体制上解决了两大行业融合的体制障碍,文化和旅游各自的优势逐渐在融合中得到强化,文旅融合成为两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河南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不断发力,探索出多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黄河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为代表的标志性文旅品牌享誉世界;以云台山、龙门石窟、红旗渠等景区为代表的“智慧旅游”走在行业前列;以新县、栾川等为代表的全域旅游发展成为中国样本……让文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法治环境。用法治引领和保障文旅产业发展,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省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会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政府法制办、省文旅厅等部门,赴部分省辖市和兄弟省份,就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旅游市场监管、全域旅游、旅游联合执法机制等方面开展立法调研,为条例修订打下坚实基础。

“在立法过程中,我们遵循法制统一、不照搬照抄、突出地方特色和增强可操作性四项原则,广泛征求意见。针对部分景区门票价格畸高、旅游部门执法环节薄弱、中原文化内涵仍需深挖拓展等方面,民侨外工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不断修订完善《河南省旅游条例》的法条内容,从法治层面保障文旅产业大发展。”省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副主任仝俊宽在接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说。

12

仝俊宽接受记者采访

文旅产业发展需要法治支撑

新修订的《河南省旅游条例》是文旅融合机构改革后出台的第一部旅游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彰显了全域旅游和大众旅游的时代特征,突出了河南省旅游业发展需要保障和促进的内容。新修条例对我省文化旅游市场给予必要的引导与规制,明确了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基本准则、行为规范等,力促达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效果。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旅游业,对于优化人居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民侨外工委紧盯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执法,为我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法治保障。”仝俊宽说。

针对部分旅游景区仍依赖于“门票经济”、门票价格畸高状况,民侨外工委在充分调研后认为,为保障我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景区亟须摆脱“门票经济”,需对门票价格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仝俊宽说,这一点在条例修订中进行了体现,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坚持促进旅游业综合发展的原则,根据景区规模、景区等级、服务项目等条件,科学合理核定景区门票价格,严格控制价格上涨。”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又是旅游大省,如何依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老家河南等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对此,新修条例明确了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方向,规定深入挖掘老家河南背后的文化内涵,充分运用科技、创意、资本等新要素手段,以中华民族发祥地为基础,打造黄河文化游;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古都为资源打造中华古都游;以黄帝故里、姓氏文化为依托,打造世界根亲文化游;以少林、太极功夫为主打造中国功夫游,在全国形成黄金旅游带。

用旅游产品凝集文化精品,用文化作品推介旅游产品……对此,条例提出了通过规划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出地方特色餐饮、建设文化主题酒店、提供特色交通服务、打造精品演艺活动、推动文化元素等,全面融入旅游各个环节,让旅游变得更有魅力。拿洛阳为例,顶着“十三朝古都”“千年帝都”的光环,但以前的洛阳城面临一个尴尬——“有说头,没看头”。如今的洛阳牡丹文化节,文化味儿十足,从“女皇武则天”盛装出巡到“武皇”特设飞花令,从编钟乐舞表演到《周礼迎宾》实景演出,从单纯赏花到形成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观赏旅游等为一体的牡丹特色产业模式。洛阳“诗和远方”组合呈现出的多领域、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势头正是条例关于文旅融合发展要求的生动实践。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法治监督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为抓好条例落实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开展旅游条例宣传贯彻暨文旅业复苏情况专题调研和宣传贯彻情况专题调研,到济源、焦作、洛阳、安阳等地实地考察,并同当地政府、人大代表、旅游相关单位、旅游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并形成专项报告;此外,省人大民侨外工委还组织开展了“关于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全域旅游有关问题”专题调研,了解我省全域旅游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收集对我省文旅业“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思路对策。

民侨外工委高度重视办理代表建议工作,把办实事、求实效、抓落实体现在工作中,认真办理和督办主席团交付委员会的关于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实现办理态度代表满意、办理过程代表满意、答复意见代表满意、办理效果代表满意,将建议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把办理工作从“办文”转到“办事”上,确保答复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踏着文化和旅游相融相促的节拍,搭乘我省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快车,省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正挥动加快文旅融合的巨笔,书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文旅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