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农业“芯片” “中原粮仓”显担当

时间:2021-09-2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田凯中/文 李恒 高利国/图)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河南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总体情况如何,又有哪些主要做法和亮点?9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情况的汇报。报告显示,全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能力稳步提升、利用水平走在前列。

会议现场

确立首批41家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突破性新种质引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方向

报告显示,我省已认定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0家、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单位18家、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单位3家,保护体系逐步建立,保护条件不断完善。在国际上率先绘制出黑麦基因组精细物理图谱,创制出国内应用最广泛的骨干亲本种质(周8425B),创制了玉米郑58、昌7—2、周麦、郑麦、百农和花生远杂、开农等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宜机收的突破性新种质,引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方向。以玉米郑58为基础改良的玉米自交系已被育种界公认为“改良 Reid类”种质,在我国乃至世界玉米遗传改良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郑单958玉米品种连续17年居全国推广面积第一位 培育出我国第一个专用肉牛新品种“夏南牛”

目前,我省形成了以郑麦、百农、周麦等为代表的小麦品种系列,以郑单、浚单、豫单为代表的玉米品种系列,以豫花、开农为代表的花生品种系列,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桃系列品种和河南农大“彩虹瓜之宝”西瓜等引领全国同类作物育种方向。利用南阳牛地方种质资源,培育出我国第一个专用肉牛新品种“夏南牛”。在创新应用体系上,打造了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农大小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种业创新平台;建设了小麦种质改良、抗赤霉优质小麦种质创制及新品种培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6家,杂交小麦、玉米生物学、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鸡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等种业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17家,有效提升了我省种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全省培育小麦新品种374个,其中国审品种106个;郑单958玉米品种连续17年居全国推广面积第一位,百农207小麦品种成为全国第一大品种。

另据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形成的《关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省各地积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洛阳市建立区域特色优良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开展品种示范推广观摩活动,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确保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驻马店市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市种植的小麦、玉米、花生等品种,每年研究制定当年的主推品种和搭配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伊河鲂鱼的资源调查和繁育技术研究,在洛阳累计推广伊河鲂鱼养殖8万亩,建立伊河鲂鱼鱼文化展示中心......各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效果正持续提升。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