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风雨同舟|与灾区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鹤壁市人大系统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侧记

时间:2021-09-07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李恒)今年7月以来,鹤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群众生产生活遭受重大损失。抗洪防汛救灾斗争中,各级人大代表始终与灾区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面对最大的雨、最大的灾,做到了“不伤一人、不亡一人、不失联一人”。

堤坝河道 代表24小时蹲点守护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率先出动,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全员分头到水库、大堤和蓄滞洪区的村庄等一线监督指导防汛工作,督促落实应急预案、防汛措施,指导组织群众迁安、巡查排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基层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群众成立防汛应急工作组,做好防汛应急抢险,在堤坝河道等关键地段24小时蹲点,了解水位上涨情况,走访巡查辖区低洼地区排查群众住房安全情况,处理积水排涝、倒塌树木、井盖标识、漏电隐患等事件,把损失降到最低。

各级人大代表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开展抗洪救灾,有代表主动组织救援队,协调车辆到受灾严重的沿河低洼地区搜救被困群众;有代表主动组织抢险运输队,运送石料、食品等急需物资;有代表志愿前往大堤参与清淤、除障、加高堤坝,构筑安全“防汛墙”。

三进失联村庄 突击队肩挑背扛运送物资

鹤壁市本次洪灾迁安群众达37.4万人,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纷纷慷慨解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带头组织干部职工捐助4万余元。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三次进入淇县西部山区部分失联村庄,肩挑背扛为受灾群众送去大米、蜡烛、面包、方便面;得知浚县部分群众急需食物、饮水、手电、雨衣后,突击队又星夜兼程将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里。

受灾以来,鹤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抗洪救灾突击队累计出动20余次,向淇县、浚县等灾区群众运送生活物资6300箱(包)。

受灾群众缺啥 人大代表就送啥

鹤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筹措资金、协调物资,企业界人大代表发挥优势,有的向防汛一线紧急捐助发电机、通信器材等紧缺物资,有的利用企业闲置房屋安置受灾群众……无论是面包、方便面、矿泉水,还是电池和照明设备,群众缺什么,代表送什么。

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募捐善款和协调物资300万元、捐款2万元,还带领市豫剧院到浚县科达学校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慰问演出,提振民心士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底,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为抗洪救灾捐款1314.29万元,捐物13789箱(件、包)。

确保“防洪零伤亡、防疫零感染”

8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鹤壁视察期间,鼓励鹤壁人民一起努力重建家园。市委号召全市上下由抗洪抢险转变为防灾减灾、由恢复秩序转变为加快重建、由护佑生命转变为复工复产,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头调研灾后重建和复工复产工作,带头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协调解决公共服务设施恢复、水毁工程重建和复工复产中出现的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成立了灾后重建结对帮扶队,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进驻结对重建村开展帮扶,制定灾后重建帮扶方案,组织群众开展灾后基础设施重建,仅用5天就恢复了供电、交通和通信。

基层人大代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疏浚农田,修复水毁设施,把损失降到最低;企业界人大代表组织职工开展复工复产,截至8月底,全市764家受灾停产的工业企业复产710家,77个受灾停工的重点项目全部复工;许多代表还组织参与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天灾无情人有情,鹤壁市初步实现了“防洪零伤亡、防疫零感染、经济保增长、社会保稳定”。未来,鹤壁人大系统将继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唱响灾后重建的主旋律。

编辑:谭敏  审核 :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