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大:全链条监督推动专题询问“一问到底”

时间:2021-07-30  来源:中国人大网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曾指出:“监督工作要锲而不舍,跟踪检查、限期反馈、督促落实,要有一股韧劲。”福州市人大常委会牢记嘱托,以增强依法监督韧劲和实效作为改革发力点,积极推进专题询问工作机制创新、流程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探索打造“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召开两场专题询问+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满意度测评”的“1211”全链条监督模式,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提质量增效。

  4月29日下午,福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新区新城建设专题询问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经表决,3项测评结果2项为“满意”,1项为“基本满意”。

  当天上午,会议还联组审议了新区新城建设专题询问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新区新城建设的人才、交通、旅游、住房、用地等方面问题积极提问,政府部门认真作答。

  这次联组审议及满意度测评是2020年专题询问的延伸。福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打出监督组合拳、实施“综合会诊”,推动了审议意见以及整改清单关键问题逐项解决,助力新区新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自2012年福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每年都选取1-2个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询问,迄今已对16个议题进行专题询问,这项工作已成为市人大增强监督实效的有力举措。

  “我们始终强调,专题询问不是简单的一场会,也不是问了就了。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在会前、会中、会后都建立了一整套创新模式,为的就是确保专题询问‘一竿子插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监督不松手。”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

111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题询问会 摄影/蔡从铭

  会前筹备——

  从“闭门选题”到“开门征题”

  专题询问的题目怎么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说,这里经历了一个从“闭门选题”到“开门征题”的过程。“开展专题询问工作的初衷,就是以支持推动政府改进工作,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因此我们意识到,仅凭人大闭门选题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使监督重点更加契合市委中心工作,每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都提请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当年度的人大监督工作计划,主动向市委请示汇报,研究确定监督议题。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的专题询问议题都紧扣市委中心工作,聚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新区新城建设、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等情况展开了询问。

  政府报题、社会征题、人大选题、上级出题有机融合,使得监督议题征集的大门越开越大,人大监督方向更加贴合党心、政情、民意。“每年9月至11月,市人大常委会都会通过福州日报、福州人大网站向社会广泛征集下一年度监督工作议题建议,如2020年结合《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就是采纳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

  议题选好了,问什么也有讲究。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菁在9年内,一场不落参加了所有专题询问,每次都积极提问。她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研,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清楚情况,在询问时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因准备不足而出现照稿问、照稿答的‘对台词’式询问。”

  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情况专题询问,市人大代表郑书鸿抛出了园区公交不完善的问题。“福州软件园的交通需要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新开的一条路请问什么时候开始建设?另外,我还到不少县区的工业园区做过调研,公交线路不足,工人早出晚归骑车出行存在安全隐患……”以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的身份,郑书鸿也多次列席专题询问会,每次他的问题都是“小建议大民生”,总能引发网友热议。“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认真履职为民代言,深入基层调研,把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带到专题询问会上来。”

  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说,坚持问题导向,每年专题询问会前都会安排听取政府部门专项工作报告,然后用3~4个月时间组织调研,调研发现的问题是提问的重要线索。“比如2014年开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题询问、2015年开展社会保障专题询问,八成以上问题就来自省、市、县(区)、乡(镇)四级人大代表在联动调研中听到的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会中追问——

  “问深问透了,才能更好地督促政府部门改进工作”

  “主持人,我申请追问。”“刚才部门的回答我不满意,作为分管副市长,我来补充回答,同时要责成部门认真调查后再给委员一个负责任的答复。”专题询问会上,委员频频追问,分管副市长屡屡主动作答,这样的场景已多次出现。

  网友“泉中鱼”不禁感叹:“我‘追’专题询问会三年了,发现这个会越来越较真,辣味越来越浓,普通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被带到会议上。比如,最近一次的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情况专题询问,我就关心园区配套学校建设怎么样,公交出行怎么完善,职工住房怎么解决。毕竟,园区发展要靠人,而这些民生问题就是留人的关键。没想到这些问题委员和代表们都帮我们问到了,也听到部门负责人掷地有声的答复,我感到福州的发展很有盼头。”

  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强调,专题询问要以解决问题为归依,力求询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做到不问到痛点、难点不罢休,因此必须坚决摒弃“导演式”的一问一答。“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都坚持一年两问,第一次询问会主要围绕在前期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和视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询问会则主要围绕第一次询问会上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继续调研新发现的问题进行。”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云坚对专题询问会上采取集中发问、接续追问的方式十分赞同。“把问题问深问透了,才能更好地督促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他说,在2019年的养老工作专题询问中,他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水、电收费问题发出了一连串提问,部门一开始的答复都是摆客观困难,但在他的坚持追问中,部门承诺要想办法改进。在年底第二次专题询问中,郑云坚委员依旧是针对这个问题锲而不舍地追问。了解到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民办养老机构水电收费有了惠民便民举措,他欣慰地笑了。

  福州新闻网相关负责人刘必泳曾代表网友多次在专题询问会上提问。“我记得网友提问引入专题询问会始于2018年。四年来,网友提问数量持续增加,说明这个做法受到网友认可。”他说,去年,新区新城建设情况专题询问的网络图文直播页面,累计访问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今年,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情况专题询问专题网页访问量则超过12万次,网友留言多达718条。

  “引入网友提问,意在积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人大的监督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意,回应社会关切。这个做法我们会坚持下去。”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说。

222

福州市人大代表视察新区新城建设情况摄影/蔡从铭

  会后督办——

  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程序监督”变成“实效监督”

  “从今天联组审议和测评结果看,大家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总体是满意的。水系综合治理需要我们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巩固福州水系治理成效,保护好福州的绿水青山。”6月24日下午,福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的审议意见》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在结果揭晓之后,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如是说。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情况专题询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情况提出了11方面意见、24个具体任务。目前已有15个整改完成,其余9个正在按照序时进度安排有力推进。

  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是专题询问“1211”中的后两环,是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问后督办、完善评价体系的创新之举。

  “强化对询问后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做到始于‘问’不止于‘答’,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评价体系。”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在首场专题询问会后,常委会就及时作出问题清单交付市政府研究处理,此后组织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成立调研组,就问题清单落实情况开展集中调研视察,并鼓励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明察暗访,以多种方式督促责任单位加快整改。

  媒体监督也被引入。市级主流媒体对政府及相关部门整改落实问题清单情况进行采访刊播,同时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在第二次专题询问会上播放。第二次专题询问会后,形成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办理,次年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通报市政府。通过做好专题询问的“后半篇”文章,“程序监督”变成了“实效监督”,有效推动了一系列应询事项的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增设满意度测评环节,是对人大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询问等法定监督方式的有益补充,更加突出群众满不满意的重要标准,让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成效可量化、易评价。

  “满意度测评时间距离首次专题询问一般有一年,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整改问题、改进工作,以及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调研、监督整改留足了时间,避免因时间紧张出现虚假整改、应付整改的情况,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

  专题询问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今后将大胆探索从推动重要事业发展的更大格局出发,尝试针对“两院”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探索在全链条监督中启用质询程序,并在充分行使监督权的基础上,针对关键问题、关键工作,增加运用立法权、决定权,变“小组合拳”为“大组合拳”,以更有效有力的监督大格局助推发展,进一步彰显地方人大在服务大局中的担当和作为。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