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人大:服务特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共谱绿色诗篇

时间:2021-07-14  来源:中国人大网

  文/通讯员 王佩佩 刘钦博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核心提示:“‘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太湖保护的殷切期望。如今,新征程再出发,苏州市吴中区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立志以“美丽吴中”为指引,立足打造特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标杆,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太湖保护的殷切期望。万顷太湖碧波独占六分的苏州市吴中区,就像一颗“绿心”镶嵌在长三角的中心地带: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184公里的太湖岸线,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

  吴中区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的指示批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构建守护绿水青山的依法监督多维体系,努力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两山”理念的基层实践中迸发力量,助力打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金字招牌,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赋能。

  执法检查规范化,让法治护航绿色发展

  2019年6月,栗战书委员长率执法检查组来到吴中,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每次执法检查结束数月后,区人大常委会都专题审议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强化闭环管理,确保法律落实更到位、更深入。”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炳华介绍,在区人大常委会与全体代表的持续关注和推动下,2020年,全区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5.4%,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1%,同比上升10.7%;全区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9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太湖水质继续保持稳定。

01

  图为吴中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座谈会,并进行专题询问。(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如何切实发挥执法检查的作用?区人大常委会从执法检查的流程规范入手,出台了完善执法检查程序办法,从学法先行,到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再到督促整改、强化结果运用,让法律制度的牙齿“咬合”更加有力。

  行权必懂法,用法先学法。区人大常委会创设“每月学法”制度,结合监督议题特别是执法检查议题,举办相应学法讲座。借助深入学法,进一步厘清执法检查的方向与目标。在近年来开展的大气、水、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区人大常委会都将学法作为执法检查第一步,不仅组织执法检查组全体成员学习,还召集相关部门、板块负责人一起学,并开展法律知识问卷调查,推动学法懂法、依法治污。

  开展执法检查时,执法检查组除了邀请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参加外,还将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为具体项目,以对照表的形式制成清单,详列分值,在检查中逐一对照,按项赋分,确保法治权威贯穿执法检查始终。此外,区人大常委会还将区镇(街道)人大互联互动作为关键环节谋深落实,通过点面结合、有分有合,对法律法规在全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让法治渗透到基层治理的末梢。

  监督测评日常化,追踪政府“已诺必诚”

  自本届区人大履职起,区人大常委会探索打造工作评议“升级版”,将区政府全体组成部门纳入每年的评议名单,保证“一个都不能少”。

02

  2月26日,吴中区人大常委会测评区政府组成部门2020年度工作。图为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炳华在常委会会议上提交测评表。(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张炳华表示,区人大常委会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监督测评办法、监督测评评分细则,将考核内容分为依法行政、完成工作任务、办理议案建议、主动接受监督、在人民群众中有较好口碑5个方面,力求维度更全、评价更准,让监督不留死角,让综合测评结果更加令人信服。

  找准问题是关键。为切中肯綮,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企业界人士、服务对象等征求意见,形成问题清单,有的放矢提出具体意见。

  “人大每年都会邀请近半数的代表给区政府部门打分、提意见,我参与了两次。有群众就希望我替他们将对政府部门的意见递上去,还开玩笑说,人大这个‘挑刺找茬’干得好。”曾参加测评的区人大代表金丽感慨道。

  “人代会确定的生态河道、防洪闸建设指标未完成”“生态公益林保护监管不力”“全区环境信访量居高不下”……一位部门负责人发出感慨:“几次测评成绩都比较靠后,起初并不服气,仔细看了‘成绩单’,测评的内容很多、很细。我们有过个别任务未达成,也有收到检察建议的记录,确实距离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还有差距。我们对照意见进行了整改,让工作经得起监督。”

  找到问题,就要整改落实。对于每年监督测评中暴露问题较多、排名靠后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调研,督促整改,确保测评意见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对象全覆盖、监督全过程、评分全方位、结果动真格”的热辣风格,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推动政府高质量履职、彰显人大监督刚性方面获得多方点赞。

  专题询问常态化,加强“顽疾”治理底部攻坚

  日前,两场专题询问会在吴中区先后进行,分别是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专题询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

  在区人大常委会对生态环境展开的各项监督工作中,专题询问无疑是运用最为频繁和广泛的方式。近年来,吴中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不断拓展专题询问的运用范围和模式,提高监督指向性和精准度。

  张炳华介绍,一是将专题询问作为常规监督手段。常委会增加专题询问频次,由最初的每年一次,增加到每年两次、三次。此外,询问议题80%以上事关生态环境,既让人大监督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让政府部门习惯于接受这样的“现场考试”。二是将专题询问向镇、街道和开发区延伸。2019年5月,有“神州水乡第一镇”之称的甪直镇,在全市率先以“水乡问水”为题开展了镇级人大专题询问,参照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做法,前期将代表巡河“明察”和分组“暗访”相结合,采集水环境影像资料,以直击问题、揭示本质的短片开启询问,真正做到以询问引导方向、鞭策前进。如今,专题询问已成为各镇、街道乃至开发区人大监督的“固定动作”。三是将专题询问与审议、执法检查等叠加运用。除了在常委会会议审议中引入询问环节,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执法检查时,为查准查深问题所在,均加入了专题询问,通过监督方式的优化组合,形成“1+1>2”的监督效果。同时,以议案督办跟进专题询问问题的落实,如专题询问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后,次年又将这项工作列为区人代会议案,推动打好碧水保卫战。

  人大监督系统化,探索开发区人大工作新模式

  目前,苏州市共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是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城市。然而,很多像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分别简称度假区、吴中经开区)这样地处县(区)板块内部的开发区,往往是人大监督的“真空地带”。

03

  为实现人大监督在开发区的有效覆盖,吴中区在苏州市率先探索建立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图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首次召开专题询问会,询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为实现人大监督在开发区的有效覆盖,吴中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

  学校建设、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预算投入有多少?水环境治理工作进展到了哪里?“巡河问水”取得了哪些效果?在吴中经开区和度假区举行的几场联席会议上,人大代表将目光锁定在了民生和环境保护上,并提出了加快新城污水厂二期项目建设、加强污水管网维护等意见建议。

  “以前,提出的意见建议大多无法直接反馈至经开区;现在,有了代表联席会议这项制度,可以直接面向经开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畅所欲言,方式更直接了,沟通更顺畅了!”参加专题询问的人大代表兴奋地说。

  票决实事全域化,民生福祉“由民作主”

  “垃圾分类项目、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看到我提交的项目经过全体代表票决成为民生实事项目,感到很激动,这些项目也契合了老百姓的关注和需要。”1月,在吴中区长桥街道选民代表议政会结束后,一位选民代表感慨地说。

  通过多年努力,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在吴中区实现了区、镇和街道全覆盖。全区各层面的民生实事项目全部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有效促进了政府决策与群众意愿精准对接。特别是在街道层面,利用在全市率先建立的街道选民代表议政会制度,通过完善制度设计,使选民代表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坚力量,让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在基层民主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

  监督的专业性、精准度提高了,监督效果更加务实。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的知识背景和职业技能,进行“专业编组”,成立人大代表联系监督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小组,推进专业化分类监督。专业监督小组现场查进度、查质量,会场问计划、问措施。2020年,区政府10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并在今年区人代会上获得全体代表的满意评价。

  进入本届人大履职的最后一年,吴中区人大常委会正在对过去四年人代会议案、代表建议和专题询问问题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吴中区人大常委会重点关注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以及推动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太湖生态岛建设,守护好‘天堂’之美、‘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把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变成现实模样。”张炳华表示。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