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为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时间:2021-07-08  来源:中国人大网

  文/通讯员 周荪文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的新期待。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出台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奋力擘画绿色首都发展新蓝图。

  2020年,密云水库建成6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回信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即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区全域和昌平、房山两区的山区。这里承载着北京市80%的林木资源、60%的水资源、65%的湿地和95%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名副其实的“大氧吧”“后花园”。

01

  6月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执法检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4月1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已于6月5日正式实施。6月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条例》执法检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指出,与《条例》实施同步开展执法检查,目的就是通过检查促进法规普及宣传,同时以更有针对性的普及宣传进一步推动法规全面有效实施。

  “千呼万唤始出来” 《条例》出台“亮点”多

  近年来,随着多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欠缺、生态保护机制尚不健全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服务存在短板等问题摆在了眼前。

  201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期生态涵养区建设的目标、要求、措施和路径;2019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批示,保障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形成长效机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生态涵养区立法工作。

  提前介入、专班推进、“双组长”制调研……春秋一载磨一剑。《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终于在首都人民的翘首期盼中出台。

02

  4月1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条例》共6章55条,是一部首都特色鲜明、推动实际问题解决的区域综合性立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王爱声说。

  据了解,《条例》对区分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和其他红线区域,采取不同的分类管控措施,实现合法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同时围绕“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统筹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的发展政策,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生态涵养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针对“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条例》作出了制定生态涵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开展生态修复等规定。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首都迈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在此重要历史时刻,《条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副主任杨武林指出了《条例》的三个积极意义:一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北京超大城市特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制度探索;二是落实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和惠民立法要求,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作用的积极行动;三是落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推进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巩固“脱低”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保水护水 看密云这样做

  绿树阴浓夏日长,晴空倒影入碧塘。密云水库,静静地掩映在燕山南麓的峰峦叠翠间,犹如镶嵌在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一颗明珠。

  一泓碧水润京华。61年来,密云水库以超过40亿立方米的总库容,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首都人民。它不仅是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水源地,还是首都防汛的“顶梁柱”,更是首都供水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03

  2020年,密云水库建成6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回信中强调,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摄影/《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回信饱含了总书记对密云保水护水工作的高度肯定,以及对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贡献的殷切期待。

  作为一名“二代”水库移民,北京市人大代表、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博也参与了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忆起这一段难忘的经历,孔博感慨道:“人大代表的身份让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密云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现在,我更要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传承无私奉献精神,讲好密云保水护水故事。”

  事实上,在《条例》出台之前,密云区一直在扎实推进保水保生态的各项工作。例如,密云区推动创新大型饮用水源地保水机制,对水库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全方位保护,瞄准首都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水杯子”,发展“互联网+”农业等。2020年,密云区委制定《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进一步严格保护密云水库的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了6个专项行动、30项保水措施;下发《关于认真履行保水首要政治责任 奋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的实施意见》,努力确保密云区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全市最强、空气质量全市最优、生态服务价值全市最高、生态环境保护全市最严,努力争当水源地保护最系统的保水样板、生态环境最优良的生态样板、“两山论”实践最生动的发展样板、生态富民惠民最充分的幸福样板、生态文明制度最完善的改革样板,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

  “多年来,密云区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在区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守护好密云水库这一‘无价之宝’,管水用水更加科学精准。”密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天杰表示,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密云区深入人心,随着“绿水青山”逐步转变为“金山银山”,密云人民保水保生态的意识更加牢固、措施更加得力,深入落实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自发自觉为守护水库贡献力量。

  在“开门立法”的基础上,《条例》从法治层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密云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办主任于庭满对《中国人大》记者说:“《条例》出台后,区人大常委会将在监督上持续发力,结合密云区自身特点,主要针对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等《条例》中规定的内容,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

  饮水思源 怀柔落实生态环境补偿

  生长在怀柔水库边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张秀芹,对水库有着深深的眷恋。这些年来,她不知绕着水库走了多少路程,水库周边大大小小的变化她都了然于胸。“为了保护水库,杜绝农药使用,周边的许多农民放弃了从前赖以生存的樱桃、板栗等作物种植,响应政府号召,搬离水库保护区。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如何保障群众的生活,是一个需要各方关注的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饮水思源,保障“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条例》的重点内容之一。一是重点领域补偿,规定建立健全森林、耕地、湿地、水流、空气等重点领域和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二是综合性补偿,规定依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合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成果,逐步建立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三是市场化补偿,规定推动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四是区域差异化补偿,规定根据有关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别化政策,合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同时建立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和运维资金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倾斜;五是横向补偿,固化结对协作机制,推动生态涵养区与其他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04

  《条例》保障“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怀柔区口头村依法依规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摄影/《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借着《条例》的“东风”,怀柔区进一步落实生态涵养区保护工作。水库边的北宅村村民已基本撤出水库一级保护区,一派风光秀丽的画卷娓娓展开,不时有白鹭从芦苇间竞相争渡;而位于二级保护区的口头村则依法依规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营造出北方“小桥流水”的江南气象,静待游人到来。

  “我欣喜地看到,前期我们基层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很多得到了回应。”同时,张秀芹也期盼《条例》能发挥法治基石的作用,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增加农户收入,助推生态涵养区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条例》的颁布出台,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法治之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随着《条例》的贯彻落实,通过全市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够把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增进全市人民的生态福祉,真正为老百姓造福。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