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人大:小清河变“清”记

时间:2021-06-29  来源:中国人大网

  文/通讯员 王春雷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宝山

  核心提示: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济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连续4年把小清河水污染治理作为重点攻坚项目,通过一系列“手术刀”式的有效行动,让这条曾经“生病”的河流得以快速康复,兑现了让小清河变“清”的诺言,生动彰显了地方人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六月的济南,小清河畔,花木葱茏、碧波荡漾。晨光里人们悠闲地在河边跑步、健身,尽情享受水清河畅的生态之美。

  “以前这里经常流淌着污水,夏天时还发出阵阵恶臭,没有人来。”回忆起前几年的小清河,正在晨练的市民刘秀云打开了话匣子。家住在小清河沿岸的她,时刻关心着小清河。“现在这里环境这么漂亮,我们有时间就过来,之前搬走的老邻居现在都后悔了呢。”和她一样,市民们感受到小清河的质变,享受到质变带来的优美环境。

  日前国家环保部推广小清河治理经验的通报,引起了各地环保部门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许多取经的人纷至沓来。而4年前,这条河也曾吸引过人们的眼球,因为它上了环保部的“黑名单”。

  黑臭变清美,蝶变是如何实现的?从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对小清河治理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中可以找出答案。

01

  蝶变后的小清河,摄于2021年5月3日。摄影/王春雷

02

  小清河济南济泺桥段整治前后对比。摄影/王春雷

  “暗访式”调研 找准污染“病根”

  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小清河由泉水汇聚而成,逐水而生、枕水而居的济南人,对小清河有着独特的感情,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原本清澈美丽的“清”河成为济南唯一的排污河道,独自承接市区400多万人口生产生活废水,变为城市的伤疤、人民群众的心头之痛,河两岸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小清河何时清”成了全市群众发自内心深处的质问。

  “群众盼的就是人大干的,要把对小清河水污染治理情况的监督,作为本届人大工作监督的重点内容,持续不断加大力度、见到成效。”2017年,刚刚上任的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就表明了与小清河污染“一战到底”的决心。

  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扭转小清河水质恶化问题,找准小清河久治不愈的病根,光靠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市人大常委会决定采取“特效”手段开展调研:只请政府牵头的环保部门带路,不请主管的水务部门参加,利用12345市民热线反映的问题线索,直接暗查暗访,掌握一手资料。

  “为了尽快弄清污染原因,我们一条河一条河地趟、一个水厂一个水厂地跑,天气热啊,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污水里泡着,身上臭得洗三遍澡都改不了味。”回想起当时“拯救”小清河的情景,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室主任鹿中华仍历历在目。

  那是2018年7月初,他们组织了调研组,用了两周时间,先后8次暗查暗访,行程1500多公里,把小清河沿岸和支流跑了个遍,摸清了40余个污染点,并制作了暗访专题片,在召集的相关会议上公开曝光了一批突出污染问题,起到了强烈的震慑效果。8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又实地暗访调研了小清河沿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几乎所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运行和建设情况。随后,又马不停蹄奔赴长春、齐齐哈尔、青岛等地学习考察,求取治理水污染的“真经”。

03

  2018年8月9日,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小清河污染治理情况。这是视察组在察看小清河沿岸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摄影/王春雷

04

  2018年7月,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对小清河污染情况开展了暗访。这是7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在召开的小清河治理专题推进会上播放前期拍摄的暗访专题片。摄影/王春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分析、论证,市人大常委会揪出了小清河的主要“致病源”——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管网系统雨污合流、城市面源污染影响。“赵王河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每天仅1万吨,即使满负荷运转也无法满足该区域生产生活需求”“目前城区尚有69公里的雨污合流管线和593公里的混流管线”“兴济河小清河入河口处污水溢出问题严重”“小清河多年未清淤,城区段底泥淤积总量约214万立方米”……就每个方面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都列出了详细具体的问题清单,为全市治理小清河污染提供了精准“化验单”。

  “组合式”监督 开出“苦口良方”

  小清河的污水是由全市河流汇集而来,要对小清河污染问题进行彻底根治,就必须治理好全市每一条河道的污染。治理全市水污染,市人大常委会拿起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2018年8月30日,一场“唇枪舌战”的专题询问拉开序幕。“小清河的污染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在监管方面负什么样的责任?”“济南市的排水规划和污水处理规划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制定?什么时候能够出台?”“就济南市的发展而言,今年新增2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够不够用?”6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专家有备而来,针对小清河污染治理,从不同角度向有关政府部门进行了“有辣味”的发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鲁谦在作总结讲话时动情地说:“小清河的污染就像是城市脸上的一块伤疤,它不是先天造成,而是人为造成的,小清河患的不是癌症,先进地区的实践证明,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就一定能够把小清河治好。”

  “各位提出的问题都非常中肯,非常尖锐,非常专业,我们将把这些问题带回去,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一一思考、研究、细化,拿出相应的措施。力争在人大监督支持下,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让小清河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任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徐群在专题询问会上作了表态。

05

  2018年8月30日,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小清河污染治理专题询问。这是专题询问会议现场。摄影/王春雷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与各区县人大常委会联动,在全市精心策划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迎着当头的烈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领市人大代表、水污染治理专家分6路,对全市河流防治情况进行地毯式检查。“我充分感受到人大执法检查是动真格的,也让我对人大代表职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全程参加此次执法检查的市人大代表肖岛激动地说。作为水污染治理领域的专家,肖岛就检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一口气给出了12条专业意见建议,被全部吸收采纳。

  2018年至今,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小清河污染治理多策并施、压茬推进,打出了专题询问、听取审议工作报告、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组合拳”,不仅查出问题,还同步给出问题解决的“优选方案”。在小清河污染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水污染防治好的经验做法予以固化,2020年1月颁布实施了《济南市河道管理保护条例》,以立法的形式统筹推进全市河道治理。

  市城乡水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王志媛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接受人大监督,特别是执法检查,帮助我们厘清责任,增强法治意识,更能借助人大权威和力量解决许多小清河污染治理中的难题。”

06

  2019年6月,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这是6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鲁谦带领执法检查组成员随机抽查河道水质情况。摄影/王春雷

  “跟踪式”问效 确保“药到病除”

  栗战书委员长指出,“人大监督不是开完会、审议完报告就收场,必须有跟踪监督的过程,以推动有关方面切实改进工作。”

  跟踪监督、一竿子插到底是市人大常委会在推动小清河污染治理中一直在做的。流经济南市历城区、高新区长达15公里的刘公河是小清河的一条支流,每天1万立方米生活污水进入河道,“以河代管”问题造成整个河道污染、臭气熏天。

  “现在立即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让河道的污水马上消失,就是用车一趟趟地把污水拉走,也不能让群众再挨熏受气!”一次执法检查的随机抽查中,在了解到刘公河虽然在建设截污工程、铺设污水管线,但河道污染问题仍让两岸居民苦不堪言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鲁谦提出严厉批评。

  第二天,市人大常委会就召集由济南市环保局、城乡水务局、历城区、高新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刘公河污染治理专题推进会。第三天、一周后、一月后……检查组不定期到刘公河检查督促相关问题整改。济南市历城区城乡水务局规划建设科科长李红宾坦言:“在人大的检查督促下,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很大压力,立即上马建设了沿岸污水临时收集装置,进一步加大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所有相关治污工程的建设,比原定计划快了近一年时间。”

07

  2019年7月3日,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小清河沿岸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线建设情况。这是在察看一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摄影/王春雷

  位于小清河沿线的腊山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在市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之前,因进厂污水管网在建设中遇到横跨京沪铁路桥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合审批,导致管网迟迟不能贯通,腊山污水处理厂实际日处理仅有1万吨。一方面小清河对污水处理量有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却“吃不饱”。市人大常委会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了解清楚具体原因后,他们立即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发挥人大优势,多头协调联络铁路、规划等部门,在一周时间内先后召开5次协调会,成功解开了一个个难解的“疙瘩”,快速推动了该问题的解决。就这样,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不懈监督下,小清河污染治理难题逐渐得以解决。

  2019年小清河终于迎来重新变“清”的历史时刻,1月24日,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水体标准,改变了连续40多年的劣五类水质情况。9月2日起,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并持续三个月保持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实现了济南市一年之内提升三个水质类别的历史性突破。

  治理一条河,变美一座城。如今的济南,不仅拥有闻名世界的泉水,更拥有美丽动人的大明湖、雪野湖等十大湖泊,充满诗意的黄河湿地、济西湿地、华山湿地等23处湿地公园遥相生辉,让“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美好愿景成为了美丽现实。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