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人大:探索履职新模式 激发代表新活力

时间:2021-06-29  来源:中国人大网

  文/通讯员 蔡文才 杨万银 杜永生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宫宜希

  核心提示:近年来,甘肃省金昌市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履职方式方法,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以发挥代表示范作用为切口,以创新代表述职评议为抓手,以“人大代表之家”为重要载体,以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代表作为,积极探索、锐意革新,增强代表履职针对性和实效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4次书面述职、1次现场述职,做到“每年有述职、届内有评议”;接访群众2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60余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10场次,慰问困难户130户,认领微心愿150个……

  近年来,甘肃省金昌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代表履职方式方法,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以发挥代表示范作用为切口,以创新代表述职评议为抓手,以“人大代表之家”为重要载体,以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代表作为,推动代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树立新形象、创造新成绩,促使代表工作在规范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用好“排头兵” 发挥代表示范作用

  张祯是甘肃省金昌市的一名农民企业家。自从1985年退伍返乡以来,张祯一边创业干事,一边心系家乡发展,他自建沙漠林场,保护耕地不受侵害;推广高原夏菜,引领地方农业转型;吸收残疾人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复退军人”“甘肃省劳动模范”等都是对他的褒奖。

  在这些荣誉之外,张祯最引以为傲的身份,就是金昌市人大代表。“是人大代表就要为选区选民代言表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这是张祯对人大代表这一职责内涵的质朴理解。每次开人代会前,张祯都要专门腾出时间到周边村子里“转悠”,还组织选民代表开座谈会,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听取乡亲们的意见和呼声。

  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如何激励代表主动履职,是金昌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来一直探索努力的方向。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吸收张祯这样的“排头兵”。在金昌,像张祯这样的人大代表并不在少数:心系奶绵羊产业发展的张希云,扎根何家湾村“田园综合体”的陈爱民,醉心从事食用菌种植技术的李大军,探索乡村旅游新思路的李胜高……他们既是当地产业致富的带头人,也是造福桑梓热心公益的慈善家。成为人大代表后,他们更加积极地助力脱贫攻坚,投身疫情防控,助推复工复产,热心捐款捐物,维护社会稳定,在不同的战线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创新述职评议制度 提升代表履职效果

  发挥代表示范作用是金昌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工作的一个“切口”,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激励人大代表主动履职,金昌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述职评议作为加强代表履职考核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作为闭会期间代表工作的总抓手,贯穿代表工作的全过程。

01

  金昌市金川区滨河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代表述职评议活动。(金昌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通过确立代表述职评议制度,金昌市人大常委会确保了代表在任期内向代表所在“人大代表之家”提交书面述职报告4次,现场述职1次。述职评议分宣传发动、述职评议、总结反馈三个步骤进行,做到“每年有述职、届内有评议。”在原选举单位和选民的监督下,人大代表履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增强。

  为强化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反映民情民意,金昌市人大常委会要求代表在述职过程中承诺在任期内提出至少四件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每位代表每季度安排一天为选民接待日,每年为金昌经济社会发展献一策,为人民群众办一件实事。在述职过程中,代表主动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切实把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情况置于选民监督之下。

  同时,市、县(区)人大常委会把代表所提建议数量质量、参加调研和视察次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家”“站”次数等方面作为衡量代表履职的依据,和代表推荐连任、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通过不断强化对代表履职的监督管理,代表主动履职的效果明显提升。

  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是金川区人大代表王建华的一块“心病”,在长期的社区工作经历中,她一直关心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等问题。2021年,她把自己的想法汇总后提交金川区桂林路街道人大工委,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街道人大工委积极与企业对接,结成“社企融合+组团式服务”的“服务联盟”,通过统筹辖区优势资源、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满足辖区居民群众个性多样的服务需求。“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已为95名老人开展了健康诊疗服务,并为辖区3924名老人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

  “人大代表之家”架起线上线下“连心桥”

  “人大代表之家”是人大代表参加述职评议、密切群众联系的重要载体。永昌县城关镇永福苑社区共有市、县、镇人大代表48名,社区“人大代表之家”定期组织社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居民评议。代表在这里认真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问计于民、问计于需,了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截至目前共接访群众2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60余件。同时,社区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参与社区建设,代表们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10场次,慰问困难户130户,认领微心愿150个,拓展了群众联系的新途径,让人大代表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02

  金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代表深入农村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昌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创新闭会期间常态长效化的履职机制,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规范履职,也是金昌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途径。各级“人大代表之家”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管理机制,统一设计印制了“四簿、三册、一卡”(代表履职情况登记簿、代表活动情况登记簿、代表接待选民来访登记簿、代表意见建议登记簿;代表花名册、代表活动点名册、人大代表工作手册;代表联系选民登记卡),为每位代表建立了履职档案,并录入电子数据库,全面记录代表履职情况,为代表互帮互学、更好履职提供了依据。

  同时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变化,各级人大还组建了网上“人大代表之家”,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编组进“家”,群众更便捷地向人大代表反映心声。所有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从征集、提交、审查、交办、答复、反馈、存档全过程实行网络信息化。目前永昌县“人大代表之家”已经成为代表学习培训、联系选民、开展活动、履行职责的重要载体。全县800多名省市县乡(镇)四级人大代表实现履职工作“七在家”,即学习培训在“家”、调研座谈在“家”、提出监督议题在“家”、商议意见建议在“家”、讨论重大事项在“家”、代表述职评议在“家”、联系接待选民在“家”。

  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介入当地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初步形成“群众有话跟代表说,有结找代表解,有难找代表帮”的良好局面。代表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人民调解的信任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建章立制”拓宽履职渠道 保障代表作为

  为拓宽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金昌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部门根据工作范围和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联系、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等活动,规定届内每位人大代表至少参加1次活动。为解决永凉接边区域(南沙河)越界建设防洪工程问题,金昌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组织代表多次实地查看,听取专题汇报,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采取强力措施,推动相关问题解决,维护了涉边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03

  金昌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代表工作。(金昌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为了保障各项机制稳定长期运行,金昌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金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市人大代表持证开展视察调研办法》保障了代表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持证视察调研的各项权利;《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评价办法》规定市、县区“一府两院”每年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报告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金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及办理工作表彰奖励办法》则对积极参加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热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代表,不定期予以表彰,以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更好地保障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权利。

  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基层人大也逐步摸索出了“五步”法工作机制。即通过“看”“听”“问”“理”“析”,将社情民意搜集上来,定期组织代表在“人大代表之家”商议监督议题、撰写议案建议、审议工作报告、接待选民来访,使代表在参与中树形象,在实践中有作为。

  从机关到代表再到群众,从市县(区)到乡镇(街道)再到社区(村),多年来,代表意识从名誉荣誉向职务职责转变,代表履职从被动履职向主动履职转变,代表身份从选区知晓向社区知晓转变,工作制度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切转变的实现,背后是金昌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锐意革新,激发代表履职动力,增强代表履职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代表工作注入了更多生机和活力。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