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贸试验区:敢用“国际尺子”来丈量

时间:2021-04-01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河南人大网记者 高利国)3月31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关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审议修改情况的报告。什么是自贸试验区?自贸区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实惠?河南自贸试验区取得了哪些成就?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自贸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是指国家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在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可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较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进而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简单来说,自贸试验区就是划出一块地方,让各地的人都能在这里自由地做生意。

自贸试验区能给大家带来哪些便利?

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以及以开放促改革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拥有更大程度的改革探索权,同时在管理上拥有更大自主权,甚至可获得省级管理权限。对于企业来说,在自贸试验区内,不仅有税费优惠,而且注册流程更加简便,“证照分离”改革已经复制到所有自贸试验区。尤其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通关速度可以提升一半,退税可以做到当天通办,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在给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自贸试验区还能改变百姓的生活,使市民的生活品质与国际接轨。在日常消费方面,外国商品可直邮中国,同款同价,人民币结算;部分商品提前进口至保税仓储,消费者下单后直接从自贸区配送,缩减成本和配送时间;自贸试验区允许进口商直接从汽车原产地进口,比传统4S店便宜15%至30%,而且还有正规售后。在医疗方面,外资医院的设立将进一步放宽,老百姓不出国门就可体验外资医院的医疗服务。就业方面,就业机会大大增加,自贸试验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对高层次的人才会产生一定的需求。

打造“最多跑一次”政务品牌

2016年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7年4月1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河南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77平方公里,包括郑州、开封、洛阳3个片区,其中郑州片区73.17平方公里,开封片区19.94平方公里,洛阳片区26.66平方公里。

经过4年的发展,河南自贸试验区“成绩单”亮眼。郑州片区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开封片区的“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模式”“基于工程建设项目风险防控点的联合监管”、开封和郑州片区的“一码集成服务”等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从省自贸办到三个片区,都敢于用“国际尺子”来比量。

重点改革创新政务服务体系 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围绕重点改革创新领域,河南自贸试验区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打造以“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为核心的政务服务体系品牌,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即首个推出原产地证书“信用签证”、首个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首个推行企业“开户一站通”、首个推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模式等。为营造国际化法治保障环境,自贸试验区成立了国际商事仲裁院和调解中心,设立了自贸区法院(法庭)、郑州知识产权法庭。“让数据多跑路,让办事少跑腿”,在信息互联互通方面,自贸试验区颁发企业信息集成服务码,让企业从持证(照)办事到持“码”(二维码)办事,助力降本提效。

包容审慎监管  三个片区成绩抢眼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条例(草案)》可谓“不遗余力”,如特设“营商环境与法治保障”章节,指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多元化监管力量,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完善司法协作机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落实减税降税政策等。河南自贸试验区经过探索与发展,率先在全国探索多证合一、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企业实名认证等便利化举措,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肯定。各大片区亮点颇多,如郑州片区实施的“企业开办一站通”服务,30分钟即可领取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证件;开封片区率先探索的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事项压缩80%,压缩时间90%,每百亩建设用地减轻企业费用近百万元;洛阳片区在全国率先取消办理艺术体育等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办学许可证,企业一张营业执照即可开业服务。根据第三方评估,自贸试验区企业在财税优惠、退税效率、施工许可证办理、不动产登记、通关简便、信贷服务等方面总体满意度较高。

《条例(草案)》鼓励在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规定“自贸试验区应当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贸易有机融合,培育扩大保税展示交易、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汽车平行进口、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推动完善海关监管、税收征管、跨境支付、信息物流等支撑系统建设,适应新型贸易发展。”并在第四十八条第二款作出规定,“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应当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赋予郑州机场更多政策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条例(草案)》提出,自贸试验区应当以“四条丝绸之路”为支撑,发挥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往来。如自贸试验区支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利用第五航权,吸引、鼓励国外航空公司执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允许外国航空公司承载经郑州至第三国的客货业务。

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实现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在信息共享方面,《条例(草案)》规定,自贸试验区应当发展以一单制为核心的便捷国际多式联运模式,建设承载一单制电子标签赋码及信息汇集、共享、监测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或者综台信息服务平台,采取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的联运服务模式,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企业间多式联运信息以及政府公共信息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

鼓励发展新业态  吸引高端医疗机构集聚

在发展新业态方面,《条例(草案)》鼓励自贸试验区利用优势,吸引国际高端医疗企业和研发机构集聚落地,重点吸引健康检查、慢病治疗康复、中医养生保健、整形美容、先进医疗技术研发和孵化等方面国际知名机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立4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60项试点任务已完成159项,实施率99.4%。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这片“试验田”未来可期。

编辑: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