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讲述》第二十七集 丝路明珠——黄釉扁壶

时间:2021-01-28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王佳瑞-2

  2100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友好和平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密切了沿线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除物质层面外,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西域人迁入中国,中亚、西亚的服饰、饮食、音乐、舞蹈,极大的丰富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内涵。这件被称为“丝路明珠”的黄釉扁壶,正是古代社会东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DSC07201y

  黄釉扁壶1971年出土于安阳北齐范粹墓,根据墓志得知,墓主范粹为北齐骠骑大将军。扁壶造型独特,颇似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高20.5厘米,通体施黄釉,上窄下宽,两肩各有一穿孔,颈肩饰连珠纹一周,壶腹两面图案相同,图中有五名高鼻深目、身着胡服的表演者。中间一人身着窄袖长衫,腾踏起舞于莲花台上,其余四人站立两侧,手中分别持有琵琶、横笛、铙钹,一人空手,挥舞着双臂,仿佛是乐队的指挥,画面整体写实生动。学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幅胡腾舞乐图,胡腾舞是源自中亚石国的民间舞蹈,北朝时期各民族融合加剧,胡腾舞随着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传入中原地区。此舞一般由男子独舞,以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特色,舞姿轻盈敏捷、阳刚奔放,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DSC07155y

  范粹墓中出土的这件黄釉扁壶,无论是其仿西亚金属器的造型,还是模印的胡腾乐舞场面,无不充斥着浓郁的西域风情,而它的烧制技术和工艺却是当时我们中原地区特有的。加之釉色莹润、画面繁简得当、构图疏密有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SC07120y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乐舞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爱,对中原地区传统的乐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釉扁壶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展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性,以及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和气概!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并对丝路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各国人民将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共同续写千古传颂的友好篇章!


编辑:田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