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南两会特刊丨强化“第一动力” 服务“第一要务”

时间:2021-01-20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栾姗 刘晓波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再次阐明“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第一动力”地位。

  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创新的使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紧迫。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着力夯实科技根基,服务发展第一要务。

  做强引擎

  锻造关键“点火系统”

  “十三五”期间,河南经济实现“两个翻番”和“三个历史性转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印证了创新的巨大引擎作用。

  省人大代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雄说,创新在河南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位于核心地位。“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增量”,锻造关键“点火系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生态,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开局之年,首要任务是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强化郑洛新自创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郑开科创走廊,放大科技创新“头雁效应”;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努力占据“头部领域”。紧要任务是积极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优势区域,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吸引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

  我省如何在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中成功“出圈”?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刘英锋表示,河南要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建设黄河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带动作用,用好20条支持政策,示范引领高新区等各类科技园区创新提质发展;加快培育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牢牢抓住培育、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创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育得强、用得好的良性循环等。

  做大主体

  实现“从0到1”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面对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省要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更多“从0到1”。

  省人大代表、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贾小波说,在区域竞争赛道上,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政府应积极协调资源,向更多“卡脖子”的地方开刀,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程。例如,选取部分示范企业为载体,支持先行先试,逐步规范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

  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秦奋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研究院经过数十年努力,初步构建了以数据科学为核心的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及可视化设计的理论体系。同时,他们通过产学研联盟形式建立时空大数据产业生态,把学术界、产业圈和应用圈紧密联合起来,形成时空大数据创新高地。

  做优生态

  拿出“闯”和“创”精神

  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要坚持大胆地“闯”,才能自主地“创”,努力突破各种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的束缚。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原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菅明军说,作为经济创新主力的轻资产、小规模的创新型企业面临很多融资制约。而资本市场在支持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渠道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既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又是推进一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对企业来说,其发展的最高水平都是要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影响力,实现做优做大做强。

  省政协常委、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南建议,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方面进一步提供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支持,以鼓励企业探索创新,加快培育核心技术能力。企业创新方式和产出形式也有别于高校,合理的容错机制可最大限度支持和保护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先行先试敢于探索,提高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编辑:阎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