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打造一个“网红村”,让传统手工作坊在村民手中“重生”

时间:2020-11-25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一个“村”落户另一个“村”,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油坊、酒坊、豆腐坊;醋坊、面坊、辣椒坊……这些传统的手工作坊,在村民手中焕发新时代的生机——11月19日,记者跟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处组织的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新乡市获嘉县亢村镇的同盟古镇.袁家村,探访一个项目如何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新乡市获嘉县亢村镇府庄村2组的焦菊红开了个手工酸奶店,所有酸奶坚持当天做、当天卖,新鲜的口感赢得了不少游客争相购买。遇到周末、小长假等旅游高峰期,她一天卖酸奶赚的钱能抵过去干一个月甚至更多。累并幸福着,这是焦菊红最大的感触。

  跟她有同样感触的,还有很多村民。他们有的卖手工馒头,有的卖小磨香油;有的拥抱时尚,开起了咖啡馆,有的则回归传统,摆摊卖起了糖人。这些摊位经过规范化管理,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过去拿锄头的手,干起手工活来应对自如,但收益却大大提高了。

  不少店铺前,都挂着一个特殊的标牌,写着商铺经营者的名字、家庭人口、住址以及联系方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设置一来是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每一款食品都可以追根溯源;另一方面,也彰显了这些经营者身份的“特殊性”——他们中很多人原是附近的村民。

  2017年,袁家村“落户”亢村,不过,这两个“村”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村子——袁家村是当地依托中原同盟文化,结合号称“中国网红第一村”陕西袁家村运营模式打造的中原古村落,集民俗非遗、特色美食、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于一体;亢村则是获嘉县的一个镇。目前,刚项目一期免费对外开放。

  那么?该项目具体是如何推动当地农民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呢?

  【做法1】提供就业岗位,景区70%民间艺人、服务人员来自县里

  袁家村的规划,预计通过3-5年时间实现接待游客量600万人次,那么,有这么大的规划,景区就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

  据介绍,该景区优先向村民开通就业岗位,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创业岗位,把群众转化为参与者,把农民转化为从业者。参与景区活动的民间艺人、美食烹饪者、非遗手工者、参与保安、保洁的服务者等,有70%来自获嘉区域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创业、就业平台。

  其中,一期开业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13人在此务工,年人均增收2-6万元。

  此外,为解决贫困户中弱劳动力务工难、收入低的问题,袁家村与服务公司签订定向服务协议,接收46名贫困户中的弱劳动力参与保洁服务,保障人均增收4800元。

  【做法2】溢价收购村民种的小麦、芝麻等,把农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

  据介绍,通过与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订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将本地常见的小麦、水稻、大豆、芝麻等10余种农产品,通过溢价收购等方式带动周边2000家农户实现增收。

  此外,项目与获嘉县旺达葡萄专业合作社等3家农业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供应合同,为袁家村提供农产品。

  【做法3】提供工程服务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此外,项目所在村集体成立了服务公司,为项目提供工程和技术服务,为村集体创造了30万收入。(大河报记者 段伟朵)

编辑: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