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卢振想让黄瓜活出“人样”,省人大代表线上为他点赞
时间:2020-01-0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摄影 许俊文
□ 融媒体执行:产品创意部、内容分发部
□ 报道执行:政务产品部
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河南,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巧借东风为脱贫攻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他们已做到,并在影响更多人。
省两会大幕开启,8日起,大河报联合快手、淘宝直播、百度等互联网平台,推出我为河南两会来“带货”系列策划报道。欢迎加入我们一起为河南两会“带货”,活动招募仍在进行……
大河报记者专访省人大代表樊秋红
他想让黄瓜活出“人样”
省人大代表线上为他点赞,发出合作邀请:“加油,卢振!”
一边是“95后”青年创业者;一边是用了30多年才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行业老炮儿”。一边是在互联网上通过创意短视频吸引粉丝量生活中却踏踏实实卖黄瓜种苗的“小哥哥”;一边是一棵苗可为农民带去5-10元收入一年生产产出2000多万株番茄苗的省人大代表。8日,通过大河报牵线,两位“同行”来了一场隔空对话。
【创业者】他想让黄瓜活出“人样”,受网友点赞
卢振,在快手平台上的昵称是“专业大小黄瓜种苗”,听起来没太大噱头的名字,视频内容却吸引了不少关注。通过种植技术、为黄瓜带上模具,最终种出类似“人参果”的“人形”黄瓜。这个小伙怪有想法,想让黄瓜活出“人样”?不少网友被勾起了兴趣。8日,本报发起的“我为河南两会来‘带货’”系列报道,卢振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自学技术,到山东等地学习经验,才慢慢做起来了。”8日,记者联系卢振了解到,小伙子出生于1996年,也经历过几年在外打工的经历,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创业。选择种苗行业,做了有三四年,目前已步入正轨,拥有10亩的黄瓜种植基地,还有合作的育苗基地。
“视频看别人做过,我也一直很想做,今年就做成功了。”卢振说,这种长在模具里的黄瓜要比正常采摘的黄瓜成熟周期长,不少人会被其外形吸引。但本职工作他目前重点还是做育苗销售或者普通黄瓜销售。
“创业初期也很难,难在技术。”卢振说,有时候,半夜12点,他独自在大棚里研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通过到各地学习先进经验技术,目前,发展势头很不错。“不后悔返乡创业!”
不过,卢振最近也想着扩大生产规模,这方面,他期待能有更好的政策支持。“青年人创业不易,政策帮扶很重要。”
【省人大代表】可带动整个农村发展产业链
随后,记者见到了省人大代表、三门峡市思瑞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技术员樊秋红。她的袓辈都是种菜的,爷爷父亲种菜,给什么种什么,技术靠经验,收成天说了算。但她种菜开始和专业院校联合,科技育苗。目前靠高山育苗技术培育的苗子,在平原地区种植的话,能比普通种苗亩增产3000斤以上。“2019年,我们的苗子买到5个省份20多个县市,预计为农民带来2个亿以上的收入。就三门峡而言,带动当地贫困户收入明显增加。”
针对卢振的发展,樊秋红表达了对青年创业者的鼓励。她表示,卢振目前发展种到10亩黄瓜,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做的。建议他可以往前跨一步,注册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以家人为主,以学技术、打工的形式带动周边。“非常好!不论育苗还是黄瓜种植,都是很好的产业,带动整个农村发展产业链。”
“种苗引领着蔬菜产业的前端。”樊秋红说,对于卢振来说,她建议其要有耐心、有好奇心,要不断学习提高。目前做了3年,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是刚刚开始,需要沉淀前3年所做的事情。“如果有合作机会,还可以一起来做。我们也可以向年轻的创业者学习,比如现在正在做的网络视频。”
最后,樊秋红建议,卢振通过网络视频传播自己的品牌很不错,但需要跟自己本身的产业结合,这样才可以走得更远。“加油,卢振!”
编辑:田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