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讲述》第七集 青铜神兽

时间:2019-12-1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讲述人:马萧林(河南博物院院长)

  一、墓葬发掘

  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家兴建丹江口水库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过程中,揭开河南淅川县下寺楚墓群发掘的序幕。1990~1991年,考古人员对淅川下寺徐家岭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按照对这些墓葬的发掘顺序,从1号墓到10号墓进行编号。其中第9号墓,位于整个墓地的中部偏西北,为一座长方形带台阶的竖穴土坑木椁墓。墓口东西长14.1米,南北宽12米,墓深12米。从出土的2072件随葬品和附属的车马坑来看,该墓等级最高,应是这个墓群的主墓。

  二、器物介绍和铸造工艺

  在9号墓中出土了一对青铜神兽,现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两件神兽大小、造型、纹饰基本相同,龙首外扭的方向相反。青铜神兽为龙头、兽身,张口吐舌,首上以六条小龙构成兽角,脊背上有带方座的支架,架上的奔兽口中衔一条小龙,河南博物院所藏神兽的后腿上部有方形插座,通体镶嵌的绿松石精美华贵。

  青铜神兽构造复杂,由多个部件组成,可进行拆装,部件之间对接紧密。它的铸造工艺除一部分受中原青铜铸造工艺的影响外,一部分则是新的发明和创造。器身采用商周以来常见的范铸法铸造,器表以绿松石嵌出龙、凤等图案,形成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令人赏心悦目。神兽头上蟠绕的小龙等,则是运用春秋中后期楚国先进的失蜡法铸造。铸造工艺的创新与应用,显示了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改造、升华,使神兽的造型风格华丽灵动,有着与同期中原器物完全不同的美感,呈现出无法比拟、独放异彩的特点,成为一个历史时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三、楚国青铜器风格

  一个时代的艺术品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倾向,与该时代的人文经典中所表述的审美风尚,存在着一定联系。青铜神兽,出土于春秋晚期的楚国贵族墓葬,与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

  在素有“青铜时代之称”的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中的礼乐器更值得重视,楚在立国之初,地处偏僻,势弱位卑,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到了西周晚期,国势渐强,楚人开始与周人分庭抗礼。楚国青铜器,也是从此时,显露出楚文化特有的风采。到春秋早期,楚国青铜器在器物组合、造型及铭文书法风格等方面,已经摆脱周式青铜器传统的束缚,与中原周王室青铜器颇有差别,新的楚式铜器形制,也充满了巫风弥漫中蕴就的瑰丽想象,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与青铜神兽时代相近,出土于淅川下寺楚墓中的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均表达出楚人沉浸在以“巫术文化”为主导的属于原始宗教的狂热的自然崇拜中,即把自然万物都看作神,所以图腾崇拜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体现了楚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寄托了当时楚人借这些神灵实现升天成仙的愿望。

  四、小结

  青铜神兽,制作精工,创意新奇,不仅传递出生机勃勃的力量,并且给人以富丽华美、极富抽象形式意味的美感,是楚地浓厚巫风留存在青铜器上的远古信息,是青铜器中的上乘之作,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价值,反映了青铜铸造手工业的惊人成就及古代匠师的非凡艺术才能。


编辑:田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