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讲述》第五集 祖辛卣

时间:2019-12-1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讲述人:张俊儒(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保管员)

21 祖辛卣图

  祖辛卣,商代晚期青铜器,通高25.5厘米,重3千克。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祖辛卣分盖、身和提梁三部分,整体呈椭圆形,子母口,近直颈,斜肩,鼓腹,圜底,高圈足,通体有纵向的四条扉棱。盖顶中有一六瓣花蕾钮,每瓣花上装饰一个小蝉纹;盖顶和中下腹饰垂尾立鸟纹;盖折边与圈足装饰长尾凤鸟纹;颈部装饰夔龙纹;上腹部装饰瓦楞纹;提梁外侧装饰头向中心的夔龙纹,内侧装饰环带纹,两端为两个立体的兽首;器盖折边上硕大的扉棱正面饰一个大蝉纹;器外底装饰有网格纹。

  古文献里常见有“秬鬯二卣”、“秬鬯一卣”等记载,《尔雅·释器》:“卣,中尊也”;《尔雅·释草》 “秬,黑黍”;《说文解字》中,“鬯,以秬酿郁草,芬芳修服,以降神也”。所以说,卣应该是盛放用黑黍酿郁金草而成的一类美酒的器物,是用来祭祀鬼神或先祖的酒器。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证明青铜卣多出土于墓葬之中,并与斝、觚、爵、壶和尊等酒器组合出现,窖藏中则很少出土,这也说明卣可能是专门用于祭祀的酒器,与《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的记载相符。

  盖内和器内底有阴线对铭“祖辛”二字。两字笔划粗壮,浑厚有力,字内凹壁笔直,字底平整,系与器体一次铸成的铸铭。“祖辛”二字应是器主所要祭祀的对象为曰名辛的先祖。

  由于一直没有发现自名器,所以对卣的准确形态并没有一个一致的界定,对何种器物可以称为卣仍然存在分歧。从权威专家对青铜器物的分类命名上来看,祖辛卣这一形态的器物命之为卣是形成共识的,属于青铜卣的主流器物形态。这一形态的卣最早出土于安阳大司空村M51号墓中,时代约在殷墟三期。然后迅速繁荣直至西周早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特征。穆恭时期以后,开始衰落,到春秋晚期时,就完全消失了。

  主流的青铜卣有提梁横置和纵置之分。横置卣要多一些,纹饰中心多为前后两个。纵置卣数量较少,更精美些,纹饰中心多为前后左右四个中心。祖辛卣提梁纵置,以四条扉棱为中心,无论从任何一条扉棱观看,器表纹饰均有部分部位的纹饰以其为中心,且错落有致,协调美观。

  而这精致的造型,华丽的纹饰,是需要有高超的范铸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够实现。提梁与器颈半环的套合、发达的瓶状角的兽首、高低起伏的扉棱、错落有致的三层花纹饰,都表明此时的青铜铸造技术近乎达到顶峰。扉棱上留下的明显错范痕迹说明该器系器盖和器身分别用四块外范组合后浇铸而成,而提梁是在器身铸成后通过组合提梁的范块,再次浇铸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套合。这较早期青铜器铸造方法——浑铸法是以一个长足的技术进步,为后来青铜器能够快速批量制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些足以彰显出制器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超凡脱俗的设计水准。

  成形于中国青铜艺术第一个高峰期的祖辛卣造型独特,纹饰近乎满工,又采用了最为经典的三层花工艺,使的器表纹饰虽满却高低错落,虽繁又交替有序,于大处精致华美,于小处细致入微。是商周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


编辑:田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