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保障”到“更完善” 河南人大用法治塑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文明

时间:2019-10-07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田凯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天是重阳节,九九重阳,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寓意,早在西汉已在此日设宴求寿。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

数据显示,河南省自199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一年,预计到2020年,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60万,占常住人口的17%,2050年将达到3200万,占常住人口的33%。近年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并审议通过了《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用法治手段保障老年人正当权益,为“银发族”撑起法律保护伞。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写入法律法规 河南描绘最美"夕阳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赡养老人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身体力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他把“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当作课题之一,明确提出“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现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7年11月27日,《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首次提请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经过二次提请审议和表决,最终以立法方式重新做了规定,《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获准通过。《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从家庭赡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完善,惠及河南1500多万老年人。

《条例》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儿女探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等适合老年人的保险产品;在全省实施八十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发放高龄津贴的具体办法和标准由省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老年人住院治疗期间,其子女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每年累计不少于20日的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此外,条例明确规定每年的重阳节所在月,为河南省的敬老月。

"精神养老"彰显河南特色 让新时代老人生活更美好

《条例》的实施,为老年人正当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推动了全省养老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9月2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敬老月”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据介绍,为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全省2019年计划新建100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截至7月底,已建成569家,全省现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300家;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63个,积极打造‘15分钟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在老年维权优待系列活动中,全省律师将对来访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代理案件减收费用30%;河南省公证协会对本地80周岁以上(含80周岁)老年人申请办理遗嘱公证的,免收公证服务费用;申请办理其他公证的,减收费用。

  我省多地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

  我省多地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

虽风霜满面,生活却五彩斑斓。“敬老月”期间,我省多地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年人系列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温暖重阳”走访慰问老年人活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六进”活动、孝老爱亲主题宣传月活动、孝老爱亲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老年维权优待活动等,进一步加强了具有传统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建设,不断在“精神养老”上取得新进展,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任务。

重阳敬老、法治为先的生动实践

人间亲情贵,儿女孝心美,孝是善的根基,也是道德之本。从“有保障”到“更完善”,老龄法律和政策是解决老龄问题的依据和基础,精神关怀是实现养老敬老的必要保障。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只有通过立法手段,保障老年人的正当权益,明确家庭、政府的法律责任,促使整个社会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才能将老年人权益保障落到实处,老年人权利保护问题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通过立法从多方面明确了老年人应当享受的权益,并已初步建立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如全国人大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社会服务专章,21个省份完成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法规修订,8个省份制定了养老服务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修订《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是“以法护老”思想的具体实施。目前,随着《条例》的贯彻实施,河南的养老事业正向着更加良性健康发展迈进,中原大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未来可期。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