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养老如何体现个性化?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

时间:2019-10-01  来源:上海人大网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并通过发挥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资源优势,辐射更多的老人,实现居家养老。目前,本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的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瓶颈问题?如何进一步改善解决?9月2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海林率专项监督调研组赴长宁区调研。

  长宁探索“大城养老”的模式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多种多样,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助餐点、社区护理站等。长宁区重点建设集全托、日托、助餐、医养结合、辅具推广租赁、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WDCM上传图片

  当天,调研人员来到长宁区10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中的一家—虹桥路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实地调研。沙海林一行参观了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站、卫生服务站、餐厅等功能区,详细询问了这些区域的运营情况,并了解了老人对服务的感受度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还专门开辟区域,对失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为有失智老人的家庭提供支持,调研人员对提供这项服务的专业组织表示肯定和支持。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据了解,虹桥路街道为老服务中心一体化融合各类服务资源,以“九站合一”功能为基础,开展便利、健康、文体、智慧等四大类26个服务项目。中心还引入了22项智能化设施,实现为老服务日常管理、健康监测、居家服务的智能化。

  截至2018年底,长宁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37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36.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年来,长宁制定养老“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积极探索“大城养老”的长宁模式。201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优秀地区。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年底实现街镇全覆盖。各类社区托养功能性设施,已建成长者照护之家13家,日间照料中心16家。”长宁区副区长徐静介绍。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除了专业的社区养老机构服务,长宁区还丰富非正式照料服务内容。比如,每年推进100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居室环境改造,并探索适老化小区、街区的公共空间改造。老伙伴计划,每年由2000名低龄老人为10000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日常关爱服务;“老吾老计划”,为家庭护老者提供技能培训;“居家宝”项目,委托专业社会组织为300名困难失能老人提供辅具适配;“安康宝”项目,为500户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烟感报警、红外监测、智能手环等智能安居三件套等。

  服务要体现差异性 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老人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在总体规范化的基础上应该以人为本,尽可能体现个性化,体现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丁明代表建议养老项目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差异化,尽可能按照老人希望的方式提供服务。

  何支军代表表示不同年龄层次的老人需求也不一样,他建议在数据采集上尽可能精细化。“60岁到70岁、70岁到80、80岁以上,老人更个性化的特点能够采集上来。”

  颐家(上海)老年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依辰说,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企业发现社区的居家医养服务产品非常单一,没有考虑到不同长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年龄段在55岁-65岁的长者,对健康预防、慢病管理的需求相对较大,希望健康的事有人管;年龄段在65岁-75岁的长者,希望在紧急救助或生病的时候有人搭把手,获得家庭病床或家庭医生服务等;年龄段在75岁以上的长者更希望获得更多的专业护理和养老服务。”

  她建议,政府在医养深度融合方面能进一步畅通部门壁垒,跨部门整合资源,让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能为长者提供丰富、精准的医养服务。

  目前,本市养老工作医养结合的主管部门是市卫健委和市民政局,二者之间在权利、责任、资源、支付体系如何更好地融合,如何把相关的资源整合在一个体系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产生最大的效益,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WDCM上传图片

  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岗前培训 吸引社区医务人员

  要做好养老服务,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撑。会上,几位养老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谈到对专业护理人才的迫切需求。

  “护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度不高、社会地位偏低等问题在养老行业普遍存在。”上海万宏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华谈到目前养老护理行业存在低学历的不专业,专业的又不肯来的现象。

  他建议在推出本市家政服务条例的基础上,着眼养老专业队伍的健康发展,研究制定鼓励培育养老从业人员的政策和养老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姜依辰建议相关部门将认知症培训课程模块纳入照护人员岗前培训体系,建立专业资质认证。另外,“将一线护理人员纳入全市人才体系,在其福利及补贴上有所倾斜。”通过更为健全的薪酬体系"招人留人"。

  如何解决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市人大代表葛敏的发言让大家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医务人员不足,主要是因为社区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是死的,限制了医务人员进一步服务的积极性,”,她认为要调动医务人员8小时以外的积极性,就要让医务人员多点职业,“他的收入是通过第三方服务得到的,和绩效没有关系。这样让医务人员拿出更多的时间为老年人服务。”

  近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人员已经赴多个区调研本市社区养老的情况。据悉,今年11月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审议相关情况报告。


编辑:高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