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一首“解放之歌”唱响郑州新生荣光时刻

时间:2019-08-23  来源:大河报

如今,87岁的张纯洁老人精神矍铄。

郑州解放之时的照片记者翻拍

郑州解放之歌词曲记者翻拍

当时的相关报道记者翻拍

  □策划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统筹孟冉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鸿飞文图

  “十月二十二,伟大的那一天,哗啦啦砸开了铁索链,咱们的郑州解放了!翻开雾云见晴天。市民十六万,受苦又受难,盼来了共产党拯救咱……”你可知晓,这首热烈欢庆、旋律激昂的《郑州解放之歌》,被一位老人哼唱了整整72年,抑扬声调里珍藏着他对家乡郑州的深深挚爱,也唱响了一个城市重获新生的荣光时刻。

  这首歌也许已被不少郑州老人遗忘,如今,把这欢欣嘹亮的旋律从记忆深处打捞出来、重新拼合在一起并时常飘荡在郑州上空的,是今年87岁的退休干部张纯洁——一位亲历郑州解放的“老郑州”。

  传唱丨“一首《郑州解放之歌》,从15岁唱到87岁”

  4月10日,在郑州市伊河路的一户老旧居民房里,87岁的张纯洁看着一张7年前他和解放郑州的老战士王久在郑州市惠济区双桥村一起参加活动的合影,泪眼婆娑。

  “惠济区曾是解放郑州的战场。血战邙山头,抢占黄河大铁桥的战斗中都有王久的身影。当时,他对我说,下次有纪念活动的时候,咱俩还一块儿。现在再也见不到他了。其他的老战士,要么故去了,要么病得下不了地……”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那年张纯洁15岁。“我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大米,也就是在那时,我和同学们都学会了《郑州解放之歌》。后来我才知道,只有郑州才有解放之歌,别的城市都没有,据我猜测,很可能是写歌的人在南下或东行的战斗中牺牲了。”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郑州解放之歌》没能保存下录音资料。在郑州解放后,这首歌也慢慢地被大家遗忘,仿佛它从未出现在郑州的历史长河中。“开始,我也只是依稀地记得第一段,毕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张纯洁说,“后来我决定把完整的词曲整理出来。我泡在档案馆里查资料,走访亲历郑州解放的‘老郑州’,再经过无数遍的反复哼唱,历经十年,我才最终确定了这首歌的完整词曲。”

  “歌词整理到后来一直不敢确定‘市民十六万’这一句。幸运的是终于在宣传部汇编的资料中找到一篇文章,说解放时郑州有人口16.4万人,这我才放心。”说到这里,张纯洁爽朗地笑了出来。

  经过张纯洁不懈地努力,如今这首《郑州解放之歌》已于2009年被郑州市档案馆永久珍藏,紫荆山、碧沙岗公园里的合唱团还把这首歌作为经典曲目。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会唱《郑州解放之歌》,近几年,张纯洁自费印了上万张传单给市民们发放。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时把印好的曲谱给乘客看,没想到车上不少人都感兴趣,纷纷找我要。其中还有两位女老师多要了两份,她们说在南关一所学校教书,准备带回去在全校推广。”张纯洁说,“过了一个月,我突然接到这所学校校长打来的电话,他表示这首歌非常好,目前全校师生正在学唱,还邀请我去做报告。”

  难忘丨“军管会给我们学生分粮食,教唱歌”

  “1948年的郑州,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物价飞涨,一个月工资都买不起一斤大米;治安也很混乱,警察都是各镇各堡私募的,想抓谁就抓谁。”张纯洁说,“我当时正在省立林中上初二,开始还很平静,可进入1948年9月,我感觉气氛就变得紧张了。学校要求学生出校必须集体行动,平日里上课还得随身带钱,说学校可能随时要南迁。当时我也不懂,后来才知道,要打仗了。”

  据史料记载,1948年10月21日,邓小平和陈毅率领的前线指挥所迅速驻扎在郑州南十八里河镇一个铁匠铺中,解放郑州的战役一触即发,而发生在次日凌晨的那些事,让87岁的张纯洁记忆犹新。

  1948年10月22日凌晨,同学们刚睡下,突然被城北传来的炮击声吵醒,学校也吹响了紧急集合哨。“慌乱之中我裤子都没来得及穿,拎着裤子赤着脚跑到了操场。学校下令大家一起走,听说是往南转移,具体去哪不太清楚。”张纯洁说。

  10月22日下午,浓雾散尽,郑州正式宣告解放,大街小巷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没有跟随同学们一起转移的张纯洁在一个道路交叉口遇到了在学校教地理的赵老师,赵老师看到他,很是高兴,随即让他找找还留在郑州的同学们,并嘱咐他,让同学们三天后在学校操场集合。三天后,同学们来到操场,数一数竟有40多人,在场的军管会的领导们让大家去车站背大米,分粮食。

  粮食有了,大家却为厨具而发愁。这时,张纯洁想起了之前他从学校带走的菜刀勺子饭桶,大喊道“菜刀、铁勺、饭桶我都保管着呢”,随即他回家取得了这些东西,解决了做饭问题。“军管会的一个领导表扬我,说我保护了国家财产,还任命我当了临时班长。”张纯洁说,因年代久远,他记不清这位领导的长相了,“不过我永远忘不了这个人,他还教会了我们唱《郑州解放之歌》。”

  自豪丨“解放前郑州才2.4平方公里,现在越来越国际化了”

  初次听到《郑州解放之歌》,年幼的张纯洁并不知道它出自谁之手。“1948年郑州改天换地,迎来新生,这首《解放郑州之歌》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见证了郑州解放的‘老郑州’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正如歌词里说的那样,解放后,郑州不再是一个充满着恐怖和压抑的城市,到处散发着蓬勃朝气,老百姓“翻开雾云见晴天”,迎来了新生活。

  “解放前有一句顺口溜,老郑州的人都知道,叫‘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当时,只要过上这样的生活,比天堂都要好。后来我进了机关工作,几个孩子也都纷纷成了家。”张纯洁说。“解放前郑州总共加起来才2.4平方公里,还没有现在的中原区大。最近十年,郑州发展真是翻天覆地,你看现在越来越国际化了。我经常去碧沙岗公园散步,带着我那些老伙计一起唱《郑州解放之歌》,不仅是为了怀念过去,更是享受如今幸福的生活。”

  “我今年已经87岁了,作为地球上的旅行者,基本已经走到人生的最后一站。若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无法身体力行地宣传《郑州解放之歌》了。”张纯洁说,“近二十年我做了近百场讲座。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坚持下来,经常讲座做到一半,就要吃速效救心丸。我为这首歌穷尽一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郑州解放之歌》,并永远传唱下去。”

  张纯洁的女儿在美国工作,她告诉记者,虽远在海外,但每逢国庆节,她都会带着丈夫儿子在家唱国歌。自从父亲整理出了完整的《郑州解放之歌》,她就学会并教会了丈夫儿子,在国庆节时,除国歌外,还要唱《郑州解放之歌》。“我是一个郑州人,传承这首歌,也有我一份儿。”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老人家途经院门口时,有几位大爷大妈正在门口聊天。其中一位大妈开心之际竟哼唱起《郑州解放之歌》。“您怎么也会唱?”记者问她。“这是张老先生整理出的歌,既好听又好学,朗朗上口。大家都是一个院的,大伙都会唱。我还准备教给和我一起跳广场舞的老姐妹们呢!”


编辑:田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