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扑面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纪实

时间:2019-08-16  来源:河南日报

机关图片_副本

  寒冬时节,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院内松枝苍翠,旗杆上国旗鲜艳,门头上国徽熠熠。2017年12月14日,记者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看到,每一间办公室都明亮整洁、井然有序,干部职工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的鼓舞下,正精神饱满、有条不紊地从事各项工作。

  文明创建频发力接连迈上新台阶

  文明花开,离不开长期的辛勤浇灌。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高站位纳入全局、高标准决策部署、高规格全员发动,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4年第三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01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全省首批“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确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目标。

  文明创建,组织领导是关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春良,副主任李文慧、段喜中和秘书长丁巍分别出席创建工作动员会并提出要求、作出部署。机关不断完善创建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三级文明创建组织机构;严格落实创建工作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16年,常委会机关党委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被评为“五好机关党委”。

  文明创建,思想引领是根基。常委会机关坚持以党建带创建,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省级领导带头讲党课,邀请专家讲授培训,到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接受教育,使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办公区有文化长廊、电子屏、报纸杂志,手机上有微信、客户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实现全覆盖。文明处室、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接续开展,“道德讲堂”既有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也有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感人的现场报告,这些都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着丰润的道德滋养。

  突出人大特色提升创建水平

  12月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为避免出现好人“流血又流泪”现象提供保障,让好人感受到法律的温情。在机关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也进入立法程序,为增强志愿服务意识、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等提供法制保障。

  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监督等工作,为全省文明法治建设保驾护航。常委会办公厅和各委员会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推出体现人大特点、内容形式新颖的精神文明创建亮点精品工程——建设机关文化长廊,创作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之歌,举办人大系统书画摄影展,积极向上、具有浓厚人文特点的机关文化蔚然成风。成立厅级干部挂帅的机关志愿者服务总队、合唱队、读书队、健步走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健身队,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省直文明委分别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捐款捐物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增强干部为党分忧的责任担当。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文明创建理论研究,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营造良好氛围……

  服务人大履职文明牌子越擦越亮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紧紧围绕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更好履行人大职能,不断拓展创建工作思路,做到文明创建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形成互相促进、相互融合的生动局面。为落实打好“四张牌”要求,推动“四大攻坚战”和“三区一群”建设,常委会组织制定和修改十余部法规,多次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专题询问、听取专项报告等。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机关干部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实现了“服务保障全覆盖、各项工作零差错”,很好地发挥了精神文明建设对促进依法履职工作的能动作用。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负责同志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格规范机关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研究探索新途径、新措施,努力开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把全国文明单位这块牌子擦得越来越亮。③7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