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亟待建立科学的价格体系

时间:2019-04-11  来源:上海人大网

  如何让医疗服务的价格真正体现中医医师的劳动价值?如何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监管?怎样优化制度,让中医药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近期,市人大常委会针对《中医药法》和《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的实施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执法检查。4月9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召开政府部门座谈会,与会人员听取了本市落实法律法规的工作成效,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周景泰主持会议。

  提升中医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

  据了解,条例实施以来,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介绍,本市以提升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能力与水平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打造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流派传承基地。目前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7各项目已经全部建成。同时,持续巩固三级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专科特色优势,不断加强带动力和影响力,联合相关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助力分级诊疗。

  “医生推拿,一次诊疗费只有30元。”张辰委员将调研中了解的中医服务费低的问题,带到会上。市卫健委表示,因为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起点比较低,虽然政府部门对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收费价格进行了调整,但是,价格与体现中医医师的劳动服务价值之间仍然存在矛盾。

  为此,张辰委员建议,建立一个中医的价格体系,并通过立法加以引领,“在修法的过程中能不能对价格有一个期望,让价格通过发展能够实现它的合理区间。”

  许丽萍代表表示,价格体系的建立要采用多元思维,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她认为,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才能把最优秀的人才留在行业里。

  把关中药质量:定期曝光、提高价格引进好药

  上海是中药饮片的巨大消费市场,为了加强中药饮片的质量监管,市中医药局实行总量从严控制的管理方式,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总量保持不变。2001年以来,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数量一直控制在20家。截至目前,市中医药局已对本市14家中药生产企业、15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药品零售连锁总部、760家药品零售企业和282家医疗机构开展飞行检查。检查重点关注中药材来源、采购渠道、检验和审核放行、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数据真实性等情况。其中抽样中药饮片1386批次,合格率97%。

  针对药材的源头监管,张辰委员建议生产企业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系统。

  “检查出来的问题定期曝光吗?”许丽萍代表建议定期曝光企业存在的问题,一来,促使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尽快改进。二来也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中药价格低是中医药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为此张辰委员直言,“上海吃不到假冒伪劣中药,但是也吃不到好药。”她建议,能否在国家规定价格放开的前提下,有一些准入的梯度。“进医保的什么药,要吃好的,加20%,自费。”

  培养中医药人才:细化优化规培制度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据市卫健委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上海除了老一辈的高层次、高质量的中医大师之外,中青年一代已经基本形成。在学科建设上,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三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将为高素质中医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存在的问题,市卫健委表示院校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院校教育要和中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为培养符合中医临床特点的人才队伍提供支持。”

  谈到人才培养,高毅代表提到学生毕业后才能考取资格证并在医院规培三年才能行医的制度是否合理。“2017年开始职医资格考不接受在校生了,不管是研究生毕业还是本科生毕业,到医院就是规培。这些制度忽略了一个问题,学校教学的设置。我们中医药大学对于学生的培养兼顾了理论和实践,本科5年,前面3年是理论学习,后面2年完全在医院里。研究生3年第一年理论,后面两年就是在医院里。”她认为,“医师资格考试,实际操作考就把那些不能行医的人拦在门外了,这个考试的设计很好,只要有技能就让他做。”

  吴敏代表建议规培要细化、优化,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规培方案,同时还要增加规培名额。


编辑:田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