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探索为全国“破题”

时间:2012-03-10  来源: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物名片】 马力 国务院参事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阅读提示

  今年,在河南代表团驻地,马力第二次接受本报专访。

  尽管预约采访马力的中央媒体排着长队,但马力对本报给予了特别的关照。没来得及吃午饭的她,靠一杯咖啡支撑,与本报记者面对面,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

  今年2月份,马力曾随国务院参事考察团到河南专题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谈起在河南的见闻,她兴奋地拍打着桌子,大呼:“太好了,让人振奋至极!”

  A

  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探索为全国“破题”

  国务院参事考察团到河南调研时兵分两路。“我们这一组去了安阳、新乡,一周时间,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好多点。”马力说,她在一个个新型农村社区看到,农民住的是小洋楼,享受的是城里的公共服务,在家门口就业……“哎呀,太令人振奋了”。

  身为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的马力,曾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国民经济、社会、人口等领域改革发展战略、政策、对策研究和政策咨询,参与了国家“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马力做客人民网,谈城镇化与户籍制度改革,有120万人现场跟帖、参与互动。

  “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马力分析说,一直在谈城镇化、谈户籍制度改革,但一直没有破题。

  马力分析说,户籍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就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变二元结构。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把城镇化建设作为了一个重点,提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出让更多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而这些,就是目前河南正在做的,已经见到成效的”,马力说:“河南的探索,是在为中国破题。”

  B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近就地城镇化”

  作为人口与发展问题专家,马力对城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她说,“咱们国家城镇化建设应该说是滞后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又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马力认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产业梯次分布,一个是户籍制度。目前,沿海产业正在转移,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带来机遇。

  马力说,城镇化,并不等同于城市户籍人口人数增长。户籍制度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马力曾提出,要按4个层次城市放宽户籍门槛。例如,特大城市,应采用“轮候制”,只有具备相应的条件后,方可入户;大城市、副省级的中心城市,要实现郊区城镇化,同时带动中心镇、枢纽镇的城镇体系发展;中小城市应放宽户籍制度,“只要符合条件的,都让他们进来”。

  第四个层次,就是小城镇。“小城镇户籍要放开,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更多产业转移到小城镇,比如,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略微低端的产业转移到小城镇去,使更多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农民能够进入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使他们也可以分享改革的成果,更快地富裕起来。

  马力说,这几天的河南代表团审议中,不少代表都谈到了新型城镇化的问题,她听得特别认真。她最深刻的感受是,河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承接产业转移、有工业化为基础,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又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现代化。河南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大的转折”。

编辑:河南人大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