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时间:2011-03-28  来源: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

  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同时,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重要经验作了深刻总结和精辟阐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法律出自理性。立法活动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的自觉活动,无不闪耀着人类理性的光芒。吴邦国委员长总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五条重要经验之一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当然也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我国的法律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家学说和经济、法律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国家权力归属上,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国家政权形式上,实行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和运作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经济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有法律规范和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公民权利义务方面,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等等。我国法律正是这些思想和主张的制度化、法律化。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法律的灵魂就是价值观,每一个时代的法律,都是这个时代人们价值观的载体。

  立法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利益主体越来越趋多元化,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在立法实践中,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解决的办法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最后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各种不同意见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可以说,立法过程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增强运用自觉性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过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法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社会实践永无止境,立法也要不断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结束,而是标志着立法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今后还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方面还要继续制定一批新法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已有法律的修改完善,还要加强配套立法和法律清理、编纂以及开展立法后评估等工作,立法任务仍然非常繁重而艰巨。

  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须继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一步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推动立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编辑:河南人大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