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人大常委会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侧记

时间:2009-09-22  来源: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向我们反馈的32例个案,我们采取了超常规、硬手腕、速见效的工作方法。目前,已处理完毕结案的有10件,其余22件在这次整改工作中做到了件件有结果,整改基本到位……”“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规划公示的力度,扩大了公示范围。截至去年底,我们共办理报纸公示130多期,现场公示50期,公示牌公示49期,网络公示40期……”3月28日,在安阳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市规划局的负责同志,就市人大对“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整改工作向市人大常委会祥细“交账”。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经过认真审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整改工作高度重视,态度积极,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执法检查查热点

  近几年,安阳市城区框架拉大,建设速度加快,但城市规划、管理等工作相对滞后,与该市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目标不相适应,制约了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执法检查和当年年底代表视察中所发现的突出问题,安阳市人大常委会抓住政府工作的这一薄弱环节,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监督,将规划法执法检查列入了去年的工作要点。连续两年的执法检查,彰显了市人大常委会对城市建设发展的侧重,以及对其中存在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视。

  2005年6月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先后对市规划区内22个在建重点项目、38个在建居民小区、17个竣工居民小区、18个办事处(乡)的22个居委会和87个行政村进行了深入检查。通过检查,发现该市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着控制性详规覆盖面偏低;规划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违章建房行为屡禁不止;城市规划透明度不高,擅自更改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四类不容忽视的问题和32起典型违法案件。

  在这32个违法个例中,涉及超层建设、未批先建、占用公共设施用地、移位建设等多种违法违规行为。其中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谋私利大面积违法违规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给社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如,该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的两个住宅小区,经查违法建筑面积高达39556.88平方米,侵占绿地726.28平方米。近期有关部门对该公司处以172万余元罚金,并责令其限期交齐所欠地价款和城市配套费654万余元。另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的某广场,存在未批先建、擅自加层、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楼房移位等多方面违法违规问题。广大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近期,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对该公司违法建设行为处以罚金、异地绿化建设费、土地出让金、超建面积城市建设配套费等144.56818万元,有效打击了违法违规建设势头。

  一些城中村存在违法违规建设是这次执法检查工作中呈现的另一个突出热点问题。2000年以来,该市城中村违法建设比较普遍。开发区十里铺村、殷都区郝家店村、文峰区大营村等城中村,大都存在着无规划审批手续或手续过期,非法强行占有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公共用地,对原有房屋进行改建、扩建、加盖高层等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如,开发区小吴村6年间抢占耕地违法建设的有253户,占地面积57003.99平方米,建筑面积62591.01平方米。253户违法建设户中,绝大多数村民没有办理有关用地及建设审批手续。

  检查人员发现,大量的违法建设行为其成因错综复杂,但巨大的利益驱动显然是其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据了解,目前,在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补偿费大约为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房产市场价格平均每平方在1500元左右,而《城市规划法》所规定的处罚幅度偏低,仅为土建工程造价的3%至10%,按就高处罚与补偿额度或市场售价相比悬殊较大。而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居民因住房紧张、无力购买商品房等原因,存在着违法建房擅自加盖的现象。另外,由于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许多村民法制意识淡薄,不知道建房还需要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认为只要村委会同意即可建房,导致违法违规建设现象严重。

  整改工作做到位

  执法检查结束后,为了促使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尽快解决和落实,2005年10月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变以往通过会议纪要和转发执法检查报告等书面形式反馈的办法,首次召开了有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具体工作的副市长等出席的整改意见交办专题会议,面对面向市政府以及该市规划、行政执法、土地、建设、房产等部门反馈了整改意见。

  整改意见反馈会后,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市政府副市长倪豫州表示,这次执法检查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支持政府工作的有效形式,是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有力手段,是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法制意识的重要监督和约束手段。对于该市各级规划及综合执法部门来说,既是检查又是测试,既是考验又是机遇。通过这次检查,查出了以前我们没有查出的问题,摆出了以前我们查出来却没有摆出来的问题,对城市规划及其实施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鞭策和激励作用。

  市政府及时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针对这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并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俊岭为组长,各部门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整改工作组,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并组织力量就反馈意见进行深入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整改工作。

  据了解,在这次执法检查整改工作中,市政府坚持维护规划权威性、提高违规建设成本风险、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等三个原则,对能够通过强制拆除整改到位的案例坚决做到拆除整改到位,对无法通过强制拆除整改到位的案例,一律从重处罚,按最高限处以罚金,并按最高限增收有关税费。此外,市政府整改工作组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对案件逐一审查,逐一定性,逐一敲定处理方案,逐一归纳整理和建立台账,逐一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限。经过数月核查整改。截至目前,个案处理涉及总金额1274.09387万元。其中,执法处罚218.83375万元,处罚性征收270.77万元,已全部处罚到位;征收拖欠金额784.49012万元,并签订了还款计划,按还款计划时限限期缴纳征收费用。

  各相关执法部门也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开展执法检查整改工作。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整改工作中,采取“超常规、硬手腕、速见效”的工作方法,保证整改工作的质量与进度。该局整改工作组加班加点对32例个案逐一调阅复查原始案卷,逐一查看违法建设现场,在较短时间内,对32例个案进行了分类归纳、区分不同情况制定了整改措施。在市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使32例个案做到了件件有结果,事事有落实,整改基本到位。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整改为抓手,加大城市规划宣传力度,加强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在城市主干道和居民区设立了40余块大型户外规划宣传牌,同时还在规划网站、《安阳日报》等媒体上加大对建设项目审批情况公示力度。该局还制作了15000多份规划宣传卡、征求意见卡和贺年卡等发向社会各界,扩大宣传范围。

  谈到下一步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倪豫州表示,要加大宣传力度、整治力度、案件办理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全方位遏制违法建设,促进“一法一办法”的贯彻落实,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规划审批程序,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扩大战果战犹酣

  市人大常委会这次开展的规划法“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这不仅表现在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更重要地是在该市行政执法、规划、土地、建设、房产等部门中引起了深层次的思考。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整改工作为契机,举一反三,扩大战果,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面,认真查纠存在的问题,努力规范建设行为。为彻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环境,市政府在对市人大常委会反馈案件进行认真查处的同时,将整改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全市在建建筑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三清理、一审查”。“三清理”即清理去年以来所有的开工、竣工建设项目在审批、建设、监督、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清理规划、建设、监督、管理部门的内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清理各种遗留问题,解决因开发企业违规建设致使居民无法办理房产证问题。“一审查”即审查开发企业的资质。

  通过努力,去年全年,该市共检查房地产开发项目53处,房屋163栋,91.8万平方米;单位集资建房和农民自建房项目19个,房屋41栋,13.5万平方米。并对存在违法违规的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4家集资建房单位和村民自建项目实施行政处罚,对7家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解决群众房屋权属登记遗留问题30万平方米,净增财政非税收入8400万元。

  有关部门也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整改促工作。如市行政执法局结合整改工作,开展了4次认真排查,新发现违法建设案116起,较2004年同期发现的133起下降了12.3%。该局还针对一些带有苗头性的案件进行了重点治理,开展了107国道沿线私搭乱建、违法建设现象的集中整治等专项执法活动,有力遏制了违法违规建设势头。市规划管理局为切实加大规划管理力度,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2002年以来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普查等,在规划方面又新查处了违章案件13项。市政府不仅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及其建设单位进行了认真查处,同时,认真研究了治本之策,并对该市城市建设规划及实施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优化机制、完善制度。今年3月10日,市政府召开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意见、市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暂行规定、拆迁“双困户”妥善安置意见及重大项目监督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建设行为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执法责任,规范了执法程序,力求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政策和建立良好的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另外,还建立了不守信用企业“黑名单”制度,凡是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相关部门对其违法行为要从重处罚,停止办理相关手续,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切实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产生。

  为提高城市建设档次和水平,市政府成立了东区建设指挥部,统一管理、审批东区建设项目。在东区范围内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控制,确保东区的建设品位。同时对城市的分区定位,包括水系在内的生态环境建设及市区重点区域、主要道路、黄金地段的建设也进一步明确了思路,提出了要求。

  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为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今年将投入1800万元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市政府瞄准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这个大目标,拉大城市框架,合理疏散城市人口,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功能分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提高该市在豫北地区的首位度,力争通过这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描绘好该市城市发展蓝图,到2018年,把该市建成城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建成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型工业基地。

  道远任重重职责

  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整改情况时认为,这次执法检查虽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在规划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明,推诿扯皮、部分职能部门不作为和处理问题不及时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重罚轻管,以罚代管,重人情轻法治、重关系轻法规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损害法律的权威性,侵犯群众的利益,影响城市建设、管理和科学发展。

  许多委员对下一步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诸如坚持规划先行,对城市规划实施跟踪管理的意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法部门依法办事意识,做到关口前移,及时纠错,从源头上抓起,从苗头抓起,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尽量减少损失浪费,同时,提高违法成本,遏制开发商违法开发建设谋取私利大于处罚付出的现状的意见等。委员们还提出了要加大对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做到领导、专家、群众同时参与,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前瞻性,遏制违法违规建设现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锦堂说,抓住涉及城市发展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检查,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责的一种方式。开展“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有利于提高全市群众规划意识、守法意识,依法维护城市建设市场秩序,推动我市城市规划建设整体上水平。这次执法检查之所以产生良好效果,不仅是我们的执法检查抓住了我市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典型违法案件,而且还在于工作抓得深入、扎实,在充分了解情况、深刻揭示问题、跟踪督促整改的基础上,做到了善始善终。今后,市人大常委会将会继续围绕全市工作重点和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要不惜用几年甚至一届的时间,连续抓、深入抓,力争使问题得到改观和解决,加快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执法检查发现了该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引起的人们对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考:城市发展建设离不开城市科学规划,而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对城市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需要建立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联合工作格局。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等,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加大整治、监管工作力度等,才能将规划落实到实处,用科学规划构画城市美好蓝图,为构建和谐安阳、秀美安阳、宜居安阳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虽然执法检查工作暂告一段落,但是,在以后规划法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相关责任,督促部门依法行政,树立规划法的权威性,提高规划水平和城市建设品位。未来路漫漫,任重在职责……
 

编辑:河南人大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