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

关于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联动监督情况的报告
字体:
来源: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4-10-24

———2014年9月24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储亚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联动监督,既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工作,也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方式的创新。在主任会议领导下,在常委会办公厅和环资工委精心组织下,联动监督工作从3月份正式启动,历时7个月。7个月来,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联动监督实施方案要求,统一部署,共同推进,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代表视察、检查评议等监督方式,有力推动了政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9月9日至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在河南调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时,对我们开展的土壤污染防治联动监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认真总结联动监督经验,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监督方面走在全国前头。现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动监督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动监督开展情况

        一是及时召开联动监督动员会。为使联动监督起好步、开好头、不走偏、不落空,3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门就土壤污染防治联动监督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张启生秘书长通报了土壤污染防治联动监督实施方案。4月16日,联动监督办公室组织召开了由省政府及其9个政府部门、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人大常委会等领导和同志参加的联动监督工作推进会。动员推进会明确了三级人大联动监督的意义、作用,指出了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强调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强化了责任,增强了信心,有力推动了联动监督深入开展。

        二是充分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全省土壤污染现状怎样?政府职能部门为防治污染采取了什么措施,做了哪些工作,防治效果如何?这些都需要检查组人员心中有数。7月4日,联动监督办公室组织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专门听取了省发改、工信、财政、国土、环保、水利、农业、畜牧等政府部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了解了全省土壤污染整体情况,掌握了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下一步深入市县监督检查提供了重点和方向。

        三是深入基层开展监督检查。7月至8月份,联动监督办公室先后组织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分成四个检查组,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赴洛阳、三门峡,新乡、济源、滑县,南阳、驻马店,商丘、周口、鹿邑等省辖市、省直管县,监督检查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监督检查历时二个月,共有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56人次参与,检查市、县23个,检查土壤污染防治项目61个,召开座谈会22个。深入基层监督检查,推动了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促进了政府部门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了人民群众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四是积极指导市县监督工作。联动监督办公室搜集整理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及相关信息,编印成学习资料,供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学习参考;邀请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专家给市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同志们授课,讲解土壤污染与防治基本知识;编发土壤污染联动监督工作简报15期,学习交流各地联动监督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醒督促个别市县加快进度,保持同步,确保全省上下联动监督一盘棋。

        五是市县人大联动监督各具特色。新乡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检查工业企业、畜牧养殖、农村污染治理项目等31处,发现问题4处。漯河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各县区政府及部门对照联动监督实施方案自查自纠,认真整改。南阳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督促政府及其部门认真整改落实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三个监督检查组,对36个企业(项目)进行实地检查。滑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印发了“滑县人大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联动监督当前主要抓好的几项工作”,力戒监督工作走过场。汝州市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工作组与政府办、环保局、农业局建立了互动机制,确保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六是联动监督取得初步成效。省、市、县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的深入开展,使土壤污染及防治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土壤污染危害的重视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正在根据人大联动监督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有条不紊地进行土壤污染的检测、调查、防治、修复等工作,土壤污染防治已纳入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

        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对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认识不到位。土壤污染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治理起来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我省局部区域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镉、钒、铅等重金属点位超标率较高,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多年来,人们对土壤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对土壤污染危害的风险评估很少,土壤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不够,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总是让位于经济发展工作。

        二是土壤污染防治监管职责不明确。目前,土壤污染监管职责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之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多头管理、权责不清,部门之间联动机制没建立,监管体制不顺畅,数据资源不共享,防治手段不统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形不成合力,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土壤污染责任主体认定缺乏,责任追究比较困难。

        三是土壤污染现状底数不清。目前,全省土壤污染的实际面积、分布区域、污染程度、污染产生的危害等还没有具体准确的数据,污染防治缺乏整体规划,污染治理缺乏标准体系,大多地方对土壤污染情况不明,分析不透,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知从何处着手,个别地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甚至没有启动。

        四是土壤污染防治能力不强。土壤污染监测设备缺乏,专业人员不足,防治队伍薄弱。基层执法意识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流于形式,工业重金属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防治土壤污染资金缺口较大,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

        五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对土壤污染有所涉及,但都是一些原则性规定,没有详细具体的土壤污染防治规范内容,对土壤污染的界定、检测、防治、修复、责任认定及惩罚措施等没有明确规定。由于缺少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导致土壤污染防治缺乏基本遵循,土壤环境监管缺乏法律依据。

        三、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土壤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保护好土壤环境,是建设美丽河南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保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土壤污染治理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把美好家园保护好。

        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全省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明确监管任务。要建全土壤污染防治联动机制,统一测检、治理、修复标准体系。要建立统一的土壤污染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整合监管力量,形成监管合力。要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对重金属污染、畜禽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的监管力度,力争从源头上防治土壤污染。

        三是弄清污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多年来,由于土壤污染属于敏感话题,污染数据没有公开,直到今年4月17日,国家才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这说明在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重视土壤污染问题。作为地方政府,要尽快弄清楚土壤污染真实现状,掌握土壤污染具体分布,明白土壤污染形成原因,防治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只有让人民群众了解土壤污染的严重危害,土壤污染防治才会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全省各级政府要将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而且随着防治工作的全面推开不断提高支出比重。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防治工作,尝试运用市场手段开展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力争早投入、早防范、早治理、早见成效。要重视技术人员培训,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队伍能力,提升防治工作水平。

        五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人大监督。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刻不容缓。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全国人大提出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的议案和建议;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结合本省实际,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者决定、决议,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全省各级人大要认真履行职权,加大监督工作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督促政府及其部门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质量,增强土壤污染防治效果。

        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联动监督的几点体会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联动监督,既是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提高人大工作实效的一次实践创新,也是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四风” 问题的具体体现。联动监督之所以能够取得预期效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是联动监督取得成效的根本。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亲临河南调研指导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为联动监督提供了契机和动力。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联动监督工作,为联动监督明确了思路和目标。省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为组长,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环资工委主任为副组长的省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领导小组,对联动监督工作及时协调指导。领导的高度重视,保证了联动监督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是联动监督取得成效的关键。联动监督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三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尽可能多地邀请他们参加监督检查活动,仅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有40多人次参加了听取部门汇报及深入基层调研检查活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认真履职,保障了联动监督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联动监督取得成效的动力。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土壤污染问题,思路超前,工作前移,抓住苗头,实施监督。联动监督得到了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的支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展示了监督为民的良好形象。四是作风扎实是联动监督取得成效的保障。联动监督开展期间,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阶段。联动监督领导小组把联动监督活动作为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难得机遇。同志们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风严谨,工作扎实,保证了联动监督的圆满成功。五是三级联动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次创新。联动监督在总结以往监督工作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充分发挥上下人大监督职能,切实形成监督合力,着力增强监督效果,为深化人大监督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土壤污染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土壤污染防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大联动监督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仅仅是推动作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履职,依法监督,维护群众利益,回应社会关切,力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遏制土壤污染、打击污染犯罪的社会氛围,为建设美丽河南提供安全土壤,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豫ICP备05016546号
电话:0371-65954030(总值班室) 邮编:450003
地址:郑州市纬二路五号院 电子信箱:hnrdxxjsz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