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

关于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字体:
来源: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4-10-28

关于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4年7月28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孙廷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2014年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今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总布局”,聚焦“三战略”,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等指标比较协调,发展的科学性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省政府坚持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实施了一系列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政策措施。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4位、同比前移1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9位、同比前移11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1.1%、12.9%和5.2%,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0.8个和4.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同比分别前移8位、2位和3位。新增融资达到3459.8亿元。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上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63%。三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夏粮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总产量达667.8亿斤,比上年增产20.8亿斤;秋粮播种面积预计达到7122万亩,同比增加90万亩。中原经济区建设成效显著,“米” 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加快,郑州至万州、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铁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郑州整车进口口岸获得国家批准;郑欧班列班数、货重、货值均跃居国内亚欧班列首位;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入驻企业和完成业务量走在全国前列;“疆电入豫” 工程建成投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全面展开,与中国民航局签署共建实验区的合作备忘录;郑州机场二期工程顺利推进,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26.1%、127.1%,增速均居全国主要机场首位;成功邀请268家深手机生产及配套企业与实验区专题对接,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新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518亿元。尤为可喜的是,实验区品牌效应逐步增强,吸引了一大批关联配套项目在全省布局建设,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工业结构继续改善,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3.6%、63%,同比分别提高1.6个、0.8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顺利推进。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综合带动作用持续发挥,上半年工业增加值、投资分别增长15.3%和24.9%,对全省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3.7%和59.3%;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全面启动。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1项和重点技改项目601个,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获批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区域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制定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牵动和教育牵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谋划储备了2300个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3.4%,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正式启动,郑州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推进,县级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制订了编制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把兰考作为平原地区新农村规划的编制试点,编制了兰考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推动美丽乡村试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第一批9个方面、35条重点改革事项和一批重点领域改革专项方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今年省级又取消、下放123项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和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6.6%和32%。“营改增” 试点有序推进,上半年为企业减税25亿元。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取消8类项目核准事项,向市县下放11类项目核准权限。83家县级供电企业上划工作正在推进。中原证券成功在香港上市,中原银行组建工作有序推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价格、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改革加快实施。成功举办第八届投洽会、豫港和豫台等重大经贸交流活动,与香港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富士康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落户河南。上半年,合同利用外资92.96亿美元, 增长28%; 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701.5亿元,增长16.6%。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 扎实推进,上半年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069.7亿元,同比增长15%。新增城镇就业71.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71.4%和95%。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制定实施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将节能环保指标以重要权重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截至6月底已开工54.8万套,基本建成12.2万套。实施“三山一滩” 脱贫工程,省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0亿元,比上年增加3.2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51.72元、12121.46元,实际分别增长10.4%和7.9%。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外部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我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经济企稳向好的内生动力不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部分传统产业生产经营困难。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部分能源原材料行业仍很困难。上半年,化工、冶金、建材、轻纺、能源等五大传统产业实现税收下降4.4%,同比减收15.5亿元。二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后续支撑能力不足。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同比下降5.8%,全省18个省辖市中,有8个省辖市的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下降。三是企业效益水平有所下降。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和前4个月回落2.1个和1.7个百分点。在豫央企和省管企业亏损面较大。四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贷款规模制约明显,贷款利率普遍上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更为困难。同时,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持续回落、房地产市场不稳定因素较多、局部地区旱情严重等问题也需要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重点经济工作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把稳增长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围绕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抢占制高点,加强薄弱环节,突出抓好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 着力稳定经济运行。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稳工业。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内外合力、分类施策,支持企业延伸链条、降本增效、兼并重组,推动电解铝、煤炭、化工、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骨干企业转型脱困。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突出抓好投资项目投产达产。加强引导服务,增强在豫央企和省管企业活力。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二是扩投资。实施“1658” 工程,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实施16项重大工程,推进50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000亿元,带动全社会完成投资1.6万亿元以上。抓好向社会推介的752个项目落实,适时向民间资本再筛选推介一批项目。三是保资金。加强银企对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力争全年新增融资达到550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对传统行业中有市场、有效益、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予以信贷支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二) 着力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落实实验区建设调研座谈会议确定的9个重点事项。坚持实施“周协调、月督查” 制度,解决好交叉施工和雨季施工问题,全面加快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全年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强化机场、铁路、公路保障能力,加快构建“铁、公、机” 三网联合的多式联运体系。继续增开和加密客货运航线,重点抓好大型货运承运商和物流集成商引进,力争全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5万吨、旅客吞吐量实现1450万人次。抓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与正威集团合作,推动酷派、天宇等智能手机生产及配套企业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力争全年智能手机产量达到1.5亿部;抓好阿里巴巴云计算和大数据、菜鸟智能骨干网等重大项目落实。完善平台载体功能,推动电子口岸年底前正式运行,建成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加快郑州整车进口口岸建设,推进郑州综合保税区三期工程实施。抓好郑欧班列运营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出台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和专项工作方案。

        (三) 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百千万” 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年内在全省培育形成装备制造、食品2个万亿级和电子信息等4个三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省辖市培育形成11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县(市、区)培育形成120个左右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贯彻全省服务业大会精神,落实高成长服务业大省若干意见和82条政策措施。实施服务业“十百千” 计划,重点抓好10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100家服务业龙头企业,力争年内形成10个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群。召开“两区” 建设现场会,推动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物联网等新兴业态。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秋粮管理,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力争秋粮生产再获丰收。深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 建设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同时,围绕主体、载体、平台、专项、机制、人才等六个关键环节,着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四)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中原经济区高层会商机制,召开中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研究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行动计划。在城镇道路、供排水、生态环境等领域,实施1890个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分类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五规合一” 的要求,指导县(市) 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深入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人地挂钩试点。

        (五) 着力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加快推进“米” 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加快打通高速公路省际断头路,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争取郑万铁路节点开工建设,加快郑合前期工作,确保郑开和郑焦城际铁路、晋豫鲁铁路年底前通车运营。能源方面,加强大型电源、坚强电网、煤炭升级改造、炼化基地、油气管道、新能源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洛炼1800万吨/年扩能改造、鹤壁煤化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水利方面,加快推进出山店、前坪水库前期工作,完成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如期通水。信息方面,加快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抓好城市百兆光纤、通信村村通、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等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保方面,继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城市生态提升工程、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

        (六)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出抓好第一批9个方面、35条重点改革事项和重点领域改革专项方案实施,积极争取我省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进入国家试点。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2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积极开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试点。基本完成剩余代管县级供电企业上划改革。抓好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交通管理体制、公务用车、公立医院、价格等重点改革。

        (七) 着力加强招商引资。推动以企引资、以商招商,紧盯重点企业和产业转移重点区域,组织小分队进行专题对接。办好重大经贸活动,跟踪落实好与招商局集团、华润、富士康等企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对各地招商引资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督促项目落地,提高招商实效。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八)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确保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扎实做好黄河滩区群众迁建试点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根据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精神,完善提升河南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强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大改革的研究,做好“十三五” 规划编制及相关重大项目谋划工作。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全面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开拓奋进,扎实工作,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更加出彩!

 

 

 

版权所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豫ICP备05016546号
电话:0371-65954030(总值班室) 邮编:450003
地址:郑州市纬二路五号院 电子信箱:hnrdxxjsz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