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石龙区人大:用法治见证昔日煤城生态蝶变

时间:2022-11-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董田田)“青山绿水、草木繁盛、花鸟为邻,一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象。”这是人们对今日石龙最直接的赞美。

  平顶山市石龙区位于韩梁煤田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昔日素有“煤海之乡”之称,也因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脏乱差”是石龙之人对它最初的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如今,走进石龙,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单位到厂矿企业,从公园广场到住宅小区,石龙变得美了、变得绿了、变得整洁秀美、变得文明优雅,变得像一只美丽多彩的蝴蝶在蓝天白云间翩翩飞舞。这一切的变化,既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看到了区委、区政府对美丽石龙建设的决心,又见证了区人大常委会强化法治保障、加强环保监督方面做出的努力。

石龙区人大带领部分人大代表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视察

石龙区人大带领部分人大代表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视察

  善于监督 擦亮生态底色

  石龙人大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把生态环境监督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监督守护蓝天白云,既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又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2018年起,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将全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年度重要监督议题,通过听取专项报告、专题视察、工作评议、议案督办等方式,对生态环境领域议题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整改。区政府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石龙区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2021年石龙区实现了空气质量“两降一增”的目标;1-12月份大浪河军营沟断面出境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其中5-9月份连续五个月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奖励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金100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为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2019年,区人大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已建设完工,但无法正常运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区政府分类梳理,积极争取中央资金81.9万元,专款用于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巩固治理成效,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及时拨付污水处理费,助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等,一系列整改动作,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障水安全、保护下游群众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向往。区人大常委会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题调研。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城市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情况、扬尘治理情况……一项项专题调研深度挖掘影响法律实施、制约工作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把监督工作做实做细做深,进一步增强执法检查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区政府开展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改善空气质量专项行动、“三散”(散乱企业、散煤、散尘)治理整改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管控专项行动,对不达标的施工工地,一律要求立即停工整改,依法从重处罚。2018年6月和9月份全市空气质量考核排名第一,受到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的表彰奖励,获得奖励资金220万元。2021年,PM10、PM2.5平均浓度较往年显著下降,优良天数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法治护航 助力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为推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龙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工地、企业、居民区、污染区,认真查找污染源,分析污染原因,开展了水、大气、固废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付克云对相关执法检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通过执法检查,推动区委污染防治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见效,推动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让法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每年的执法检查从多元化方式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到创新完善检查方式方法;从实地检查、审议报告、满意度测评紧密互动,到听取反馈报告、跟踪问题整改、审议意见落实,精准有力、环环相扣、务求实效。

  区政府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加大环境监察力度。2017年,全区128家“散、乱、污”企业全部整改取缔。2019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1起,共罚款73.7万元。对“小散乱污”和“私采乱挖”、非法占地整治工作不力问题进行了问责处理,约谈1人,诫勉谈话3人,党政纪处分4人;对禁烧不力问题进行了问责,公开表态发言1人、约谈4人,党纪处理3人。

  石龙区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涉煤企业比重偏高,全区污染排放问题比较突出,对此,2020年,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题调研组,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将真发现问题、真解决问题作为执法检查的生命线,动真碰硬,敢于亮剑。区政府表示要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转变发展思路,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近年来,石龙区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全面扭转“一煤独大”单一产业结构,构建了“两主两辅多支撑”产业发展体系,现代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集群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陶瓷、碳素等成为产业发展新支撑,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数字经济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东鑫焦化、东方碳素等骨干企业技术工艺全面升级,中鸿煤化获评“全国能效领跑”行业第一名、国家绿色工厂。石龙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之路正迈着坚实的步伐阔步前行。

  跟踪问效 助推美丽蝶变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石龙,连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道“必答题”。区人大常委会充分体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以实际行动和务实举措用心用情答卷。持续开展对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阶段性听取专题报告,并将相关意见转交区政府,督促对问题清单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厘清部门责任。推动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把治标和治本统筹起来,把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统筹起来,把解决突出问题和治理体系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

  生态建设路上,大气、水、土壤环境都要好,一个都不能少。在连续多年跟踪监督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实地走访重点企业,现场察看重点河流水质,跟踪调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题调研全区绿色矿山建设情况、工矿废弃地、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等工作。区政府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抓好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南部矿区生态综合整治开发项目,有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加强林地、河道、矿山等监管,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非法盗挖资源行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林果、艾草、食用菌等种植规模,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富硒红薯节”,叫响石龙富硒农产品品牌。昌茂纺织、昱祥农牧入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黄昏的龙湖公园,碧波荡漾、鸟语花香、青草茵茵,一群孩童在广场嬉戏打闹,老人相依在石径上缓缓散步,年轻夫妇怀抱婴童坐在林中长凳上畅聊生活趣事,这般田园诗意,令人心旷神怡。

  在法治的护佑下,一幅幅美丽生态新画卷正在石龙大地上徐徐展开。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呵护生态“高颜值”,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更好的绿色福利,是石龙人大常委会不变的初心,常委会将持续“赶考”,写好生态环境保护“大文章”,用智慧与汗水助力昔日煤城破茧成蝶、美丽蜕变。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