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河南 | 美丽河南 渐行渐近

时间:2022-10-10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赵一帆

  2020年,河南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中央对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

  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2%,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污染防治攻坚开展以来最好水平;

  ……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青山绿水美如画

  十年前,冬日的雾霾几乎是北方城市的常态,河南老乡们常常“自嘲”生活在“雾都”。十年后,蓝天从“奢侈品”变为“日常品”,翻开朋友圈,晒蓝天、晒星空变得稀松平常。

  一抹晴空蓝的背后,是铁腕治污的艰辛。

  作为工业大省,河南高耗能企业占比高,结构性污染突出;身处全国交通枢纽,河南公路交通污染排放严重;乡村人口近半,农业农村“三散”治理难度大;再加上三面环山的自然禀赋,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极差……与之对应的,是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净土的热切呼唤。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道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碧水蓝天带来的“小确幸”,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获得感。

  这十年,河南通过产业提升,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源转型,减少散煤污染,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不断“增好水”“治差水”;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组组监测数据连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蓝天白云常在。2021年全省PM2.5、PM10浓度分别为45微克/立方米、7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分别下降41.6%、39.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增加20个百分点,高于国家下达目标8.3个百分点。

  清水绿岸常有。2021年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9.9%,比2015年提升28.8个百分点,高于国家目标要求6.1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万类霜天竞自由

  前不久,长期从事鸟类研究的郑州师范学院教授李长看在监测中发现,在黄河湿地新乡段,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由原来的5只增加到30余只,世界近危物种震旦鸦雀由原来的20余只增加到200余只。

  鸟类摄影爱好者李永恒的感触更深。为了追随鸟的踪迹,李永恒几乎跑遍了整个黄河河南段。在他看来,现在的黄河和以前大不相同:绿化富有层次,乔木灌木和花草穿插,落叶树种和常青树种搭配,色彩变化多样,一年四季景致不同。再加上越来越多的鸟类“到访”,让黄河气势恢宏中透着灵气。

  这些年,李永恒在黄河边拍过的鸟类照片不下几十万张,让他最震撼的一次是在郑州南裹头,有上百只鸬鹚在戏水捕鱼,“我架好相机之后发现,鸟儿数量之多,镜头里根本装不下,只好用电脑将一张张照片拼接成长图。”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在罗山县董寨,200多种鸟类繁衍栖息,红飞翠舞;在太行,越来越多的猕猴自在生活,繁衍生息;在宝天曼,大量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兼容并存,茂盛如蓬……

  这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十三五”期间,全省省级以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达到54个,扩大和提高了监测站的数量和监测覆盖面。截至2020年年末,我省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了95%,保护力度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也在为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依托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在森林、水文、土壤等方面进行科研监测。鸡公山保护区依托鸡公山生态站科研平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有益探索。

  如今,全省345处自然保护地,为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提供了有效保护。全省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绿意装点着中原大地。

  据统计,我省已知高等植物4000余种、动物1万余种,生物多样性与复杂性在中原自由彰显。时至今日,河南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专家点评

  美好生态看河南

  □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主任陶韬

  华夏九州,中州为豫。

  “豫”字寓意为人牵象之地,先民以“豫”为这片土地命名,既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中原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的特征,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河南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统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文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印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出台35部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修订)26项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基本完成了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开展四轮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全国率先实现12369举报电话“全省一号通”,及时发现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目标导向来看,“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均圆满超额完成。2020年,中央对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2021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从问题导向来看,我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黄河保护治理全面加强,南水北调水质有效保障。

  从效果导向来看,通过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加强区域生态网络建设,我省黄河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增加,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数以万计,洛阳湿地上中华秋沙鸭成群结队。

  今天的河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成为常态,人民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美丽河南正在变为现实。(本报记者赵一帆整理)

  亲历者说

  废弃矿山变成“聚宝盆”

  □驻马店市废弃矿山治理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高彬

  国庆节期间,我们没有放假休息,仍然加班加点,全面开展项目施工,想尽快把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变成造福当地老百姓的“聚宝盆”。

  千年古刹北泉寺位于驻马店市中心城区西南约5公里,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就殉难于此。

  曾经,北泉寺周边存在违规开采建筑石料的问题,形成了成片采坑及高陡边坡,山体裸露,植被稀少,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威胁着淮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2020年,驻马店市创新生态修复方式,通过招商引资,采用市场化模式,引进保利通信有限公司和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等社会资本,按照“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的思路,对北泉寺周边17平方公里范围的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整治开发。

  生态环境破坏容易修复难。废弃矿山集中整治的重点和落脚点在于修复,在于恢复自然生态,重现绿水青山。因此,我们首先对区域内面积约2.84平方公里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治理,采用边削坡减危、边修复、边绿化的办法,通过削坡减荷、危岩体清理、宕底平整、边坡台阶整治、覆土回填等手段,消除地质灾害,改善地形地貌,实现复草、复绿和树木种植,使荒山快速变绿、废塘快速变清。目前,5个废弃矿山开采区都在进行生态修复。

  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矿山遗迹特色,配合城市整体规划,配套运动研学基地、老人康养基地等相应产业,建设和改造提升5万亩高标准农田,将该区域建设成生态多样、环境优美,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康养、商务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综合体,为驻马店市人民打造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后花园。(本报记者李运海整理)

  天鹅湾里风景靓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后地村党支部书记谢山山

  寒露过后,美丽的天鹅也快要来天鹅湾过冬了。

  其实,天鹅湾原来没有名字,也没有天鹅栖息。

  这里就是黄河的一个普通小河湾,有2000多亩的黄河滩地。过去,村民在此开荒种地,偶有天鹅飞来,村民怕它们毁坏庄稼,还赶撵天鹅。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后,我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在黄河南岸建设从三门峡到开封的生态廊道,这块滩地成为廊道的重要节点。当地政府将这一块滩地规划为湿地,劝导农民退耕还湿;同时投资上千万元,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这一带成为特别适合天鹅栖息的浅水湿地。

  于是,这里的天鹅一年比一年多,如今已成为三门峡栖息天鹅最多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据有关部门监测,去年冬季有1.3万只白天鹅来三门峡过冬,其中仅天鹅湾就达7000多只。

  因为天鹅多了,这个没有名字的河湾被当地政府命名为天鹅湾,成为三门峡冬日一景和乡村旅游点。

  说实话,过去在滩区种地,既破坏生态环境,也打不了多少粮食。现在生态环境好了,黄河生态廊道通了,更多的村民开始挣“风景钱”。

  大枣产业是后地村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有枣树上万亩。近年来,我们依托村里的明清古枣林,发展观光、餐饮、民宿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乡村旅游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枣+”产业,开发了枣醋、枣酒、枣茶、枣花蜜等特色枣产品。最近,俺村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游客越来越多,千年红枣的牌子也越来越响。

  我相信,随着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及主河道治理的推进,森林覆盖率和水质的提升,三门峡这座“天然氧吧”不仅会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逐“氧”至此,也会让越来越多的白天鹅结队栖息,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挣到更多“风景钱”。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