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战略”进行时 | 淬炼优势成胜势——以能力作风建设推进优势再造战略

时间:2022-09-14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万川明 张海涛 宋敏

  察势则明,用势则强。

  优势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不可能“坐吃山空”。只有砸碎坚冰,突破自我,才能把优势变为胜势。

  一组数据意味深长:今年前8个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高于规上工业增速4.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已提高到24%;前5个月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等新兴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50.2%。

  这来之不易的数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全力推动传统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换,加速实现经济发展能级跃升,充分彰显着河南经济的韧性、活力和后劲。

  由交通区位优势转为枢纽经济优势,由产业基础优势转为现代产业体系优势,由内需规模优势转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优势。河南正通过再造、整合、重组,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加快培育全新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实现在高质量发展“竞跑”中的争先进位。

  区位:从路网到枢纽的“蝶变”

  过去,区域发展常受困于地理环境;今天,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往往成为“破局者”。

  6月20日,郑州至济南的高铁郑州至濮阳段、郑州航空港站正式开通,河南在全国率先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迈入“市市通高铁”时代。

  一张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铁网,不仅带来时空与观念的巨变,更意味着交通枢纽的升级和经济版图的重塑,代表着中部大省加速崛起的铿锵步伐。

  枢纽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是枢纽的形成。一个现代化、全球化的枢纽,必然是海、陆、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实现联运的枢纽。

  单体货库面积和货邮保障能力位居中部第一,24小时智能化管理现场货物、人员、设备……9月7日,备受关注的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全面运营,为河南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再添新砝码。

  与“空中丝路”越飞越广协同并进,“陆上丝路”扩量提质,中欧班列(中豫号)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的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满载往返对开;“网上丝路”创新突破,去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018.3亿元,业务辐射196个国家和地区;“海上丝路”无缝衔接……参与度和链接度的攀升,影响力和覆盖面的“升维”,决定了河南正在加速成型的枢纽经济成色十足。

  优势再造切中的是肯綮,得到的是跃升。立足区位优势打造“枢纽”“港湾”,流量才能变成“留量”。

  就在今年,郑州获批建设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成为继北上广后全国第四个国际邮件枢纽。河南省邮政分公司国际业务责任中心总经理秦绪波说,口岸建成后,短期来看,可以带动郑州机场吞吐量增加,发展航空港经济;长期来看,可以吸引更多人、财、物集聚郑州,使河南的枢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

  优势再造起笔的是现在,瞄准的是未来。我们既做强节点,又畅通“毛细血管”,让路网“活”起来,要素“动”起来。

  安徽阜阳船老板盛金启自周口中心港恢复通航起,就来到周口“闯码头”。如今,盛金启船上的货物种类有了很大变化,“从往外运粮食,到把粮食运回周口,再把面粉、食用油等成品销往外地。”从原料供应方到食品加工方的角色转变,正是周口食品产业发展升级的真实写照。

  随着《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现代物流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先后出台,我省正在加快实施枢纽能级提升、物流提质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培育“三大行动”。

  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8.5万亿元,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正在中原大地喷薄而出,织金绣银。

  产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今年上半年,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3%,制造业投资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这一个个噌噌向上的红箭头,源自省委、省政府的两项重大部署。

  项目稳则经济稳。稳增长必先稳投资,稳投资必先稳项目,我省发力项目建设,稳住经济大盘。

  省委、省政府发出“项目为王”的最强动员令,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盯着项目看、围着项目转、扭住项目干的浪潮风起云涌,延链、强链、补链的故事精彩上演。

  “作为全省第一期‘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全钒液流电池项目落地很快,从签约、开工到投产,只用了不到8个月。”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沣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富士康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更有说服力。“十四五”期间,富士康在航空港实验区的配套项目产值可确保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25年,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可望超过4500亿元,全省占比接近80%。

  产业兴则经济兴。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的优势支柱产业,打造经济新引擎。

  我省确定首批8家产业创新中心,聚焦新能源商用车、超硬材料、矿山机械、高端轴承等优势产业领域,有效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

  链主引领,聚链成群。培育100家左右国内一流的“链主”企业,形成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及若干千亿级产业链供应链,更多产业产品、技术装备、材料器件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河南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将比亚迪引进河南。已动工的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明年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其在郑州航空港区的整车项目更加令人期待。

  一个龙头项目树起来,就是一个组团、一个产业,进而是一个链条、一个生态。在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的涵养下,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河南现代产业体系生态森林已渐渐郁郁葱葱。

  近期发布的500强榜单中,豫企表现抢眼,11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4家跻身制造业500强、10家上榜服务业500强。和去年相比,豫企入围三个榜单的整体数量稳中有进。

  市场:从规模到效能的“提档”

  “走,一起去安阳林州过周末。”今年的春夏两季,太行山深处的林州市成了北京、天津等地滑翔发烧友的聚集地。

  抓住太行山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安阳市围绕滑翔、通航做文章,打造了一个“会飞”的大产业,形成无人机生产制造、人才培训、飞防服务等产业链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集群。

  消费市场空间大、有效投资需求大、新型城镇化潜力大,一度是我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进入新发展阶段,超大规模市场有了新挑战。生产和需求,两个动力如何适配?消费拉动如何更动力十足?这是再造优势下的崭新课题。

  适应新消费,创造新供给。今年以来,巴奴火锅、蜜雪冰城等河南新餐饮品牌扩大布局的消息不断“出圈”,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

  九豫全食品的招牌猪头肉、麻油鸡,河南宅乐送公司的酸菜鱼、松仁玉米,双汇食品小米辽参、佛跳墙……作为食品工业大省,河南预制菜产业方兴未艾。大批企业抢滩登陆,目标是产业规模三年翻两番,总规模突破600亿元。

  积极培育本土品牌的同时,UU跑腿、中钢网等互联网服务平台逐渐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正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通了内需规模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的关键一环。

  引领新消费,供需齐发力。今年3月,爱马仕郑州丹尼斯大卫城店甫一开业,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

  “首店经济的繁荣程度不仅是判断一个城市商业人气的直观指标,还是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的新引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说,郑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经使市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层级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单如此,我省还在食品、汽车、轻纺等领域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模式,推出一批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优质产品,参与中国品牌日、消博会等高水平展会活动,真正让商品变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中意“河南造”。

  完善供应链,补齐产业链。随着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一块块铝锭“吃”进去,一卷卷高品质铝合金板材“吐”出来。大到飞机、船舶、汽车,小到易拉罐、手机外壳、电脑背板,宝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先进铝基新材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目前我省唯一一条铝合金汽车板专用生产线,曾被认为需长期依赖进口的汽车板产品开始试用并得到初步认可。“目前市场上的铝合金产品供不应求,这条生产线全面投产不到半年,已经实现近30个产品快速投放市场。”宝武铝业董事长智西巍说。三门峡市围绕铝精深加工做文章,产业链一环环延长,附加值一步步提升。

  在供需适配、市场招商、促进消费“三大行动”助推下,河南正在步入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新需求反过来刺激更高质量供给的良性循环之路,让“体量”变成真真切切的发展“动量”。

  谋优势、造优势、顺优势、乘优势,绝不故步自封,更加竞进拼抢,一个生机勃发的、现代化的新河南正在黄河之畔绽放光彩。

  专家点评

  重塑区域竞争新优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态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优势快速转换,位势此消彼长。在新的起点上建设现代化河南,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全国的发展大局和区域竞争发展趋势来看,在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的背景下,河南的区位交通优势、市场潜力优势、战略地位优势、综合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机遇和战略性利好千载难逢。从实施效果看,河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住经济大盘,有效扩大内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和后劲都十分强劲。

  一年来,河南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传统基础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和高质量发展胜势。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撑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实施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等,精准延链补链强链,让更多产业产品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持续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转变,内需规模优势转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优势。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我们有理由相信,河南勇于突破自我,敢于再造重塑,定能上到一个新台阶,拓出一片新天地。

  (本报记者宋敏整理)

  亲历者说

  内陆省份的“港口梦”圆了

  河南水投兴洲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冯爱军

  从原来的水利投资领域转到港口运营领域,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周口中心港2018年开始运营,当时省里也没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我们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得到了企业、船主的点赞,港口货运量也连年提高。

  周口围绕水路做文章,有先天的优势,早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周口港就已经“千帆云集似汉皋”。随着河南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沉寂百年的老码头重新焕发生机。航运,可以说是河南挥之不去的梦,也是蓄力待发的势。

  在周口中心港最初建设、运营的几年里,货物量并不大,航线也不多。如今,船越来越大,泊位越来越多,我们的码头上堆满了集装箱货物,每天都有各种大吨位货轮在沙颍河中穿梭,我们亲眼见证了周口港这一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觉得非常骄傲,也非常光荣。

  都说周口中心港不仅是周口的周口港,更是河南的周口港,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的货物也集聚到这里,通过水运转出去。但如果仅仅满足于货物集散,这点优势迟早会被蚕食掉。

  周口是粮食大市,本地粮食企业多,产业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积极联系本地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运营方法,既扩大了货源,又促进了周口的产业升级,尝到了再造优势的“甜头”。

  就在9月初,有一件特别值得庆贺的事儿,周口中心港至印度蒙德拉港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继美国洛杉矶长滩港、加纳特马港后我们开通的第3条国际航线,此外我们还有7条国内集装箱航线,与淮河、京杭大运河、长江沿岸多个大型港口都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通过周口港这个平台,过去远在天边的地方现在和河南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辛苦努力都很值得。

  从“南北老航道”到“向东是大海”,周口港吞吐量激增:2021年货物吞吐量686万吨、同比增长96%,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946标箱、是上年的3倍;今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0%、73.6%。周口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豫货“出海口”。

  (本报记者 方化祎 宋敏 整理)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