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的内在统一

时间:2022-04-03  来源:河南日报

  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是信仰的两种重要形式。道德信仰是人们对一定道德价值理想及其根据的笃信和奉行,整合着各种道德规范和各种道德行为选择。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理想的政治价值目标及实现途径的信奉和追求。自人类社会迈入阶级社会以来,政治信仰就与道德信仰并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的内在统一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紧密结合、相融互动,是儒家道德信仰的重要特征。儒家文化具有哲学、道德、政治三位一体的特色,人格设计与社会理想的构建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

  圣人是道德人格和政治人格的统一。圣人是儒家追求的理想道德人格,而孔子《论语》对圣人人格的规定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显然是从政治方面来说的。儒家所推崇的尧、舜、禹、汤、周公等既是道德楷模也是政治楷模,是道德高尚而又善治天下的圣人。

  大同世界是道德和政治共同追求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既是一种理想的、美好的社会制度,也是道德的理想境界,成为两千多年来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的统一。直到中国近代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都推崇《礼记·礼运》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

  内圣外王是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的共同实现途径。从政者的道德水平特别是君王的道德水平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荣衰。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坚持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的内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既是政治信仰,也是道德信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既是政治信仰的价值基础和基本要求,也是道德信仰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些既是优秀的政治品质,也是优良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为人民服务既是政治要求,也是道德要求。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宗旨和政治规范体系的核心。毛泽东同志曾专门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论述了为人民服务既是无产阶级新型道德体系的核心精神和人生价值的崇高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革命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诉求。为人民服务是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的统一。

  领导干部讲道德实际上就是政治道德。在领导干部身上最能体现政治信仰与道德信仰的统一,二者往往直接相互影响乃至相互决定。而且,领导干部的道德信仰状况和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影响党、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道德理想,也是政治理想。《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要求,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在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着全社会道德风尚,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人民幸福既是道德标准,也是政治标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指出,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共政策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各项公共政策制度从设计制定到实施执行,都要充分体现道德要求,符合人们道德期待,实现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有机统一。

  我们强调道德信仰与政治信仰的内在统一,主要是指二者在根本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以及二者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但这并不等于说道德就是政治,政治就是道德。实际上,二者在表现形式、路径选择、实施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简单地用政治手段解决道德问题,也不能把政治问题简单地归结为道德问题,要防止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的极端倾向。(作者系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长领)


编辑: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