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时间:2022-03-21  来源:河南日报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段万卿摄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一角。曾宪平摄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遗址。洛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 郭歌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洛阳现拥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65家国保、省保单位。该市坚持保护优先,持续加强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牢牢守住文物保护“紫线”。

  洛阳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156项重点工程中,洛阳占了7项。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不被破坏,洛阳创造性地提出了“撇开老城建新城”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保护原址、修复原貌”等文物遗址保护方式,让深埋于地下的遗址焕发光彩,让文物的“灵魂”传承永续,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

  目前,洛阳正全面推进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夏文化研究、阐释和传播工作。据了解,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持续推进文化创新,打造“最早中国”等IP,启动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筹备工作,配合做好二里头遗址申遗工作,争创代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内一流博物馆。

  立足世界文化遗产、五大都城遗址等特色资源,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表示:“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在通知中对全力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效推动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博物馆改革发展、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等工作进一步系统布局。

  落实好新要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成为新的“必修课”。《洛阳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中明确,到2023年,洛阳将建成黄河文化公园洛阳片区、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一批黄河文化地标。

  同时,洛阳还将持续做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优化宫城区整体布局,着力提升环境和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南城墙、玄武门等重点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扎实做好黄河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加强汉魏洛阳故城、大运河文化遗产等保护展示利用;站位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世界大河文明的大格局,持续办好世界古都论坛,着力打造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积极推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建设,着力打造20家精品博物馆,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质量双提升。

  保护并不是“封存”,而是要合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

  洛阳、开封、涿郡、江都……在洛阳博物馆“河洛之光”数字馆内,几名游客面对互动屏,依次点击这些隋唐大运河古代渡口名称,带有相应地名的帆船缓缓驶入显示屏上繁华的渡口。“数字馆总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借助VR、幻影投像、AI换脸、多媒体互动等数字技术,打造出国宝之光、智慧之光、礼乐之光等八大主题区域,带领游客沉浸式体验洛阳辉煌的历史文化。”洛阳博物馆副馆长梁淑群介绍,将不断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的跨界融合,做大做强数字文博等文创产业。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历史点亮未来。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