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充分汇聚黄河文化的源流活水

时间:2020-07-24  来源: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黄河是中 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贯彻实施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战略显得更为重要。当前正值全省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际,研深、弄通、搞清“黄河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根本问题,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和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成因

  黄河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生成的历史文明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及其历史上的一切(生存生产生活)文明活动成果。黄河文化扎根成长于黄河流域的9个省(自治区)及其广袤的黄河冲击平原,传播影响遍及全国31各省市乃至世界各地。历史已经证明,黄河文化担当着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始终处于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是承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主流,是链接中华文明和绽放灿烂文化的主干,是延续历史文脉和构建中华文化的主体。作为东方文明的史前曙光和文明摇篮,聚焦思想内核、凝炼黄河文明,系统梳理黄河的主要精神,对于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发展成因:一是中下游的特殊地貌。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特别是中下游地域集山前、丘陵、平原于一体,2次形成峡谷型河道,出了峡谷河流平缓,这种主流自然收放态势,致使黄河多次发生改道,形成了广袤的的冲击平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二是自然宜居的环境。黄河流域冷暖夏热、四季分明,还有降水集中、无霜期短等独特天候水文,极具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类在这里相对易于取水、耕作和围猎,适合生育繁育。三是耕牧的生产优势。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始终是耕种、牧狩两种生产劳动的交汇、交流、交融之地,两种文明多次汇聚与碰撞形成的文化漩涡,奠定与构建了黄河文化的源头、主流、主干、主体,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量,铸就了黄河文化“大一统思想” 的精神内涵。四是自足的手工业。黄帝时期且最早的养蚕业、陶瓷业,以及大量的农耕工具等等都出自黄河文明;早期人类考古的穴居式、半穴居式、有巢式居住方式遍布广大黄河流域。人类在这里由自然采集、围猎的生态性生活,到耕种蔷穑、逐水草而居的有意识聚集,逐步实现了由聚落到部落、到民族、到国家的转型发展。五是黄河文明的繁衍生长。黄河文化“大一统思想”的精神内涵,决定了黄河流域及其发展形成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统一。中国历史上在这里建都时间多达近4000年。举世公认的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四大文明”都出自黄河流域;盘古文化、女娲文化、伏羲文化、炎黄文化、大禹文化等等在黄河流域叠彩纷呈。六是民族文化的鲜活基因。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相继构建了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历史文化名城,由此衍生的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隋唐文化、宋文化等等,这都是黄河文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也是镶嵌着黄河文明的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早在夏商时期已具有发达的青铜器冶炼技术、成熟的文字符号和鲜明的甲骨文字。据统计,中华姓氏90%以上都源于黄河流域。七是生活习惯的成风化俗。普遍习惯方言、风俗接近。特别是在文化传承上,都说自己养的牛、羊啊好吃;都说自己家的石榴、大枣好吃;鼓乐文化、戏曲文化、秧歌文化等等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致相同。

  黄河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主要精神

  我们通过分析黄河文化的历史发展成因,很容易看出,由多起黄河文明发展形成的一次次历史文化漩涡,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力向前的巨大思想引擎。黄河文化极具正统、厚重、敬业、自强、包容、创新的思想内涵。其主要精神:敬业精神,就是很讲传统、正统之念。先民们在黄河流域利用古天文学测出了黄河与洛河的交汇处为“中”,也是我们“中原”最古老的指向。又由周公测地理、召公观天时而锁定“天下之中”登封。黄帝在这里铸成“天、地、神”三鼎,大禹划分九州并铸“九鼎”,历代先民以居中而兴,非常守成和安逸。实干精神,“面朝黄土背朝天”是这里的口传文化,有了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这个传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粮仓”。借助这里肥沃而盛产粮食和水陆交通中心优势,历朝历代在黄河流域建设了多个国家粮库基地。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都是实干精神的精准展示。认真精神,思想维护正统,认真做事、正经工作、不出差错是认真精神的具体体现。认真精神源于文化传统,黄河故道民权县的白云山寺庙悬挂有康熙皇帝题写的“认真”牌匾,教化官民一定要认认真真。武陟县嘉应观的道观文化体现的也是认真精神,御制铜碑偷工减料后的“熔合”精度、观立石碑的账本清单精准到 “丝毫、忽略”,观殿主楼“三兄弟”竞技而呈现的“齐缝墙”等等,充分展示了“认真可以弥补技术上不足”的认真精神。文匠精神,列子、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管子,以及司马迁、董仲舒和建安文学、魏晋风流、“唐宋八大家”、程朱理学的大家等等,绝大部分都来源并发展繁荣于黄河流域。中国历史文化巨著大都产生在这里。传说中的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和周《易经》,以及《尚书》、《诗经》、《黄帝内经》、《春秋》、《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古巨著也都源于此。创新精神,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一直是炎黄、华夏文化与其他各民族接触、碰撞、交汇之地,奠定了黄河文化秉持开放包容和学习发展的基础,也是逐渐形成多民族文化(中华)的根本基因。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沿着黄河流域交流,以河洛地区为集散中心的先东北、后东南方向流动,文明成果与文化创新始终与时俱进。《黄帝内经》记载黄帝与岐伯对话,将中原人本来的针灸治病,扩展到也适用于西部汤药、北部草药、东部砭石和南部火灸的疗法,创新发展中原医学,由此形成所谓的“中医文化”,就是中原黄河文化包容开放、学习创新精神的最好例证。

  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重要意义

  一是国家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经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和亲自部署的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弘扬黄河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具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价值,是扛稳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责任的历史担当,必将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须有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增动力作保障,既要靠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带动,更要有中西部地区的推动增长动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贯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三是构建和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文化高地的广泛共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决策英明果断,从政治、经济和战略的高度,统揽住了我们保护传承与创新黄河文化的重要思想,为坚定文化自信开局起步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黄河文化作为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摇篮,深度解读、认同、保护好,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黄河文化作为幸福河,是我们中华文明星光璀璨的宝贵源泉,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之源,是民族包容开放交流之原,深度解读、认同、保护好,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黄河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释放“三股劲”正能量的不竭动力,深度解读、认同、保护好,有利于贯彻实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作者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 崔学军)

编辑:阎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