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 代表委员热议协调发展

时间:2016-01-27  来源: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协调发展是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对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说,推进协调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哪些方面推进河南的协调发展?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不同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促进区域协调增强发展后劲

  由于基础不同,发展机遇不同,地方政府的作为不同,每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是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挥整体实力,代表委员们各有话说。

  “协调发展就是补短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区域协调发展。”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王永苏说,但区域协调发展,不是所有地区一样发展,而是要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竞相发展。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18个省辖市的定位不同的原因,因为这些城市基础条件不同,比较优势不同,前景也不同。

  他认为,今后我省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极三圈八轴带”的节点城市及周边,通过在省辖市周边和八轴带的节点中心城市周边发展非农产业,提高投资的效率,从而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发展。

  河南作为中部省份,要实现与周边省份协调发展,发挥河南的区位作用,必须加快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特别是应当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领域加以突破,省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王天泽认为,对河南来说,在当前这个时期,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

  王天泽说,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强大动力。很高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省对高等教育更加重视,支持力度更大。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弥补高等教育短板,厚植人才后发优势,将为我省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的热门话题。

  省人大代表、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说,以辉县为例,大多数农村底子薄、资源少、资金少,实现城乡一体化,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近就业,提高非农收入比例。同时,要从就业、教育、文化等方面多给乡村一些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下乡,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农民变市民,仍是我省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省政协委员、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曾德亚说,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还是要推行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城乡农民市民化,减少农民数量,从而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裕起来。

  他说,县域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量主要在县城,应不断增强县城的承载能力,带动乡镇和村的发展。

  推进精神文明协调同步发展

  精神文明是社会的重要财富,也是国家的软实力,在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的同时,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省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主席邵丽说,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每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省将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为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邵丽说,我省是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应当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创造力,创作出新时代的优秀作品。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当代文艺工作者要多深入生活,创作一些传播正能量、有“温度”、有思想的出色作品。

  “法治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保障,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省人大代表、商丘市检察院检察长曹忠良说,商丘市检察机关在服务基层方面,扎实开展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案件专项查案活动,确保了惠农富农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曹忠良建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加强基层行政、政法机关规范执法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法治宣传教育大格局,实行全省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共享,形成人人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编辑:河南人大网编辑部